第十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三问三答”的渠县关爱实践 | 参评项目 | 副刊作品 | |
作 者 (主创人员) | 王 梅 | 编 辑 | 文字系列(连续、组合)报道和广电作品不另报编辑 | |
刊播单位 | 关爱明天杂志社 | 首发日期 | 2023年8月30日 |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关爱明天杂志总第165期 | 作品字数(时长) | ||
作品 评介 (120字以上) | 坚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着力回答好“关工委是什么”“关工委干什么”“关工委怎么干”三个问题,扎实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充分发挥广大“五老”在教育、引导、关爱、保护青少年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积极培育时代新人,有力助推了渠县青少年健康成长。 | |||
采编 过程 | 实地采编 | |||
社会 效果 | 营造了全社会关注、关心、关爱青少年成长的良好氛围 | |||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4年 月 日 |
近年来,渠县关工委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着力回答好“关工委是什么”“关工委干什么”“关工委怎么干”三个问题,扎实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充分发挥广大五老在教育、引导、关爱、保护青少年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积极培育时代新人,有力助推了全县青少年健康成长。
坚持思想铸魂——
在提升政治建设中展现新作为
“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少年,聚焦聚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好祖国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接班人。”渠县关工委执行主任罗学闰表示,全县关工委坚持讲好政治首课,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关工委工作最根本的政治任务和政治责任,组建五老志愿宣讲团,常态化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活动。去年4月,县关工委组织开展“老少同声颂党恩、携手喜迎二十大”主题教育活动,采取主题宣讲、文艺展演、读书征文等方式,聚焦宣传党的十九大以来的重大成就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讴歌赞颂伟大复兴光明前景,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为讲好特色大课,充分发挥渠县历史文化优势,县关工委组织编印《渠县革命传统教育资料选编》和《红色渠县故事集》,以讲好传统文化、宕渠历史、红色英烈“三堂课”为目标,广泛开展“中华魂”读书活动以及红色主题征文、寻访红色印迹、观看爱国电影、演唱爱国歌曲等文化育人活动。并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深入各学校、各地区向学生讲授宕渠的历史与文化,传播渠县声音,展示渠县形象,凝聚渠县力量,激发青少年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激情和斗志。
4月19日,在贵福镇第一小学举办“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主题教育宣讲活动,活动中以渠县贵福籍老红军贾本维的事迹为主线,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红色思政课,教育引导青少年进一步增强爱党报国情怀,引导其从中汲取信仰力量,筑牢理想信念之基,贵福镇中学全体师生及贵福镇第一小学部分师生共计1000余人参加此次会议。
为上好实践新课,县关工委协同县科协,举办“全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培育青少年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协同县教育局在城区选择3所学校进行试点探索,开展“人工智能”进校园活动,让青少年了解模具制作和3D打印、VR制作等前沿科技。2月10日,渠县举办首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竞赛包括无人机、锦绣天府、亲子创意搭建3个项目,通过创意设计、机械组装、自动控制等方式,以此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近年来,渠县积极探索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新路径,稳步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县长奖、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活动,将科技创新类活动竞赛融入科技教育体系,不断发现、培养、储备更多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坚持组织强基——
在强化队伍建设中展现新作为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以党的建设带动关工委建设工作的意见》,以党的建设带动关工委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带动关心下一代工作成效提升。”罗学闰说到,渠县关工委强化组织保障,党组织建设到哪里,关工委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结合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组织网络体系,实现了应建必建,形成了网络化、全覆盖的局面。去年,还在渠县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关工委,积极组织在产业工人下一代中开展关爱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已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关工委组织646个,其中县关工委1个,县级部门关工委70个,乡镇关工委37个,学校关工委117个,村关工委266个,社区关工委149个,企事业关工委6个。
“关心下一代,任何人都责无旁贷。”罗学闰表示,为强化队伍建设,他们坚持发动群众推五老、约请领导荐五老、组织五老邀五老、依靠组织聚五老,持续壮大五老队伍,适时开展五老志愿者培训活动,有效提升五老的育人能力和关爱水平,为关心下一代工作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7月,向全县各级关工委发出《关于推荐渠县关工委宣讲团人选的通知》,各级关工委积极响应,经层层推荐筛选,选聘本土专家学者、德育副校长、党校教师和关工委组成单位业务骨干,作为特邀宣讲员,调整充实了县关工委宣讲团,确保主题宣讲的整体推进。
同样,为强化经费保障,渠县率先在全省创下“三个三”(即县关工委年工作经费不低于30万元、乡镇(街道)不低于3万元、村(社区)不低于3千元)县乡村三级关工委经费保障模式,乡镇(街道)关工委基本做到了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2022年4月至5月,县关工委联合渠县老协、老体协,对全县所辖的37个乡镇(街道)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督导工作中,坚持“首问经费保障”“次问活动开展”“再问工作成效”,推动了关工委经费保障的落地落实。
坚持关爱赋能——
在推动助弱帮困中展现新作为
“深化协作联动,整合社会资源,以‘五失’青少年为重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助弱帮困活动,切实做到精心关爱、精准帮扶,帮扶到人、关爱到心。”罗学闰提出,县关工委通过帮扶贫弱,激发受助青少年感恩之情。结合渠县留守儿童、特困儿童众多的实际,渠县关工委积极发挥五老作用,整合部门资源、发动本地爱心组织和引进社会爱心团队等,重点聚焦孤儿、残疾儿童、困境青少年、留守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大力实施结对帮扶全覆盖,让困境儿童感受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激发感恩之情、主动战胜贫困。
为奖励优秀,激发青少年的奋斗之志,县关工委每年的“六一”慰问、金秋助学、暖冬行动,始终坚持“品学兼优”为第一标准来选择帮扶对象,并对资助学生进行逐户走访,详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家庭成员身体状况、家庭收入来源和存在困难等基本信息,让优秀学生享受社会的尊荣,进一步激发他们快乐学习、奋发向上的激情,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渠县有29631名留守儿童,面对如此庞大的群体,渠县关工委组织五老人员深入各乡镇展开调查,详细记录他们的生活状况、父母去向、监护人及联系方式,建立留守儿童台账并做好动态管理,始终坚持把心理健康放在关爱的突出位置,定期进行心理调适和疏导,不让一个有心理健康嫌疑的青少年落伍掉队。配合教育、民政等部门建设留守学生“心灵驿站”539所,创办“留守儿童之家”92所,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亲情陪伴、情感关怀,引导其积极融入大集体,保持健康的情操和阳光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