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称号获得者:杜文芬

日期:2021-06-23 浏览:4025次


杜 文 芬

颁奖词:

泸定桥十三根铁索曾经托起共和国的一根根脊梁。“爱心奶奶”杜文芬耳濡目染“红军精神”,从法院院长岗位上退了下来,又继续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托起一棵棵关爱的小苗。

您是英雄城市里的“爱心奶奶”,是大渡河畔那群困境孩子心中的灯塔。乐善好施从不张扬,今天荣誉的殿堂属于您!

大渡河畔的“爱心奶奶”

——记第四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杜文芬

 长期居住在甘孜州泸定县农村的杜文芬参加关工委工作已经六年多了,她发现村里有一些特困家庭,特别是一些“事实孤儿”、留守儿童、病残青少年特别需要帮助,每当看到他们那无助的样子和渴求帮助的眼神,她都会默默流下心酸的眼泪。由于她富有强烈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2011年3月,杜文芬被县上任命为加郡乡关工委执行主任,同时兼任县关工委“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小组组长。

 杜文芬经常步行或自费乘车深入学校和村(组),通过与家长和青少年交流,详细了解青少年的思想、生活和学习状况,主动与学校老师、村(组)干部、派出所民警座谈,共同探讨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积累和总结新形势下做好青少年工作的举措和办法。6年来,她先后深入基层开展调研 32 次,走访基层群众、青少年800余人次,组织召开学生家长、乡党委、政府及村两委相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21次,全面掌握了全乡关爱对象的具体情况。

 杜文芬了解到,家住泸定县加郡乡刘河坝村、就读于泸定二中初一网课班的13岁女孩尹先凤,母亲生下她不久就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几年前父亲因车祸致残,后来不幸去世,现在与83岁的残疾奶奶相依为命,家里极为困难。为资助尹先凤,她每个月都从退休金中拿出一部分赞助尹先凤婆孙俩,用以购买大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每逢过年过节,还要给她们送去衣物、鞋袜及学习用品等。

 乡里到底还有多少类似的孩子及家庭?杜文芬经过深入调研,对全乡情况了如指掌,她有一个像宝贝一样的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一个家庭及孩子们的情况。这些事实孤儿和病残少年都亲切地叫她“奶奶”。她与他们已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放不下这些孩子,谈到他们,杜文芬的泪珠就在眼圈里打转。

 杜文芬充分利用人缘好、有威信、善交际的优势,走村入户,主动上门,与退休老同志、“三老”干部及村上有威望的老人交心谈心,宣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性,并分析老同志做这类工作的“五大优势”,动员老同志按照“就近就地、发挥特长、量力而行”的原则加入关爱组织,开展青少年关爱活动。

 由于她还兼任县关工委“五老”网吧巡视组组长,她不得不奔波于县城和家乡之间,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6年来,她始终坚持每月自费赶车到县城组织开展网吧巡查,从不间断,从未要求组织报销过一分钱。近年来,她还为3名留守儿童维权,使其多年来在外地打工不回家、不负责任的父母回家履行义务,终于使3名失学留守儿童重返校园,继续完成学业;她还教育、引导1名失足青年,帮助他改邪归正、重树信心,成功实现就业。

 她就像一盏灯塔,照耀着前进的道路;她不愧是大渡河畔那一群苦难孩子心中的“好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