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涂伯毅

日期:2021-12-28 浏览:6410次


6.jpg

涂伯毅 男,汉族,90岁,中共党员,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老战士宣讲团成员。


1949年,涂伯毅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10月,涂伯毅跟随部队高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旗帜,跨过鸭绿江到了朝鲜战场,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二、三、四次战役。


在1951年农历大年初九的一场战斗中,涂伯毅被美军飞机投掷的凝固汽油弹严重烧伤,面部被毁,双手致残,被部队送回祖国治疗。为了让涂伯毅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部队安排他在东北、江浙等多家知名医院进行治疗,通过植皮、整形等十多次大手术,他全身伤情得到了很好的康复,但因烧伤太严重,面部伤痕依然明显,成了永远留在他脸上经过枚血水淬炼过的“鲜活的勋章”。


1954年,涂伯毅伤愈后回到四川,1956年来到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休养。刚到休养院时,涂伯毅才25岁,正值青春年华,面对全身大面积烧伤,双手指不能屈伸,面部严重毁容的自己,他一度非常自卑,怕到公共场所、怕见人,长期将自己束缚在一个小天地里,悲观、寂寞的情绪时时刻刻笼罩着他。在战友的鼓舞和工作人员的开导下,他意识到“残而不废,向命运挑战,身体上的残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上的残废。”慢慢的他冰冷的心温暖起来,开始想身边负伤的战友学习,反复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等书籍,重拾生活的勇气,以书中人物保尔柯察金、吴云铎等为榜样,获得启迪,汲取力量。他下定决心:虽然我的双手卷曲了,面容改变了,但是,我的革命意志没有卷曲,我的灵魂没有改变!只要对党和人民有利的事,我就要努力去做,争取做好!从此他克服了精神上的痛苦和身体上的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主动请缨在单位从事档案管理、地震观察等工作,自学舞蹈表演、合唱指挥、家电维修等技能,义务为休养院的伤残军人和附近百姓修理电器,成为远近闻名的多面手,其敬业精神和身残志不残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受到了大家一致称赞。


后来,他加入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革命传统教育组,用其一生诠释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赤诚之心,注解了爱岗敬业、执着坚守的担当之责。六十余年来,他始终心怀群众,情系青年,到各中小学校为师生们作爱国主义教育报告,被多所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为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作报告近万场,听众近三百万人次,足迹遍及成都市内外,行程达几十万公里。


涂伯毅常说:“一个真正的革命战士,就应该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党、交给革命事业”。他始终牢记自己一名军人,退伍不褪色,坚定理想信念、珍惜军人荣誉,尽管年岁已高,但涂伯毅同志仍然坚持在爱国主义教育一线,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革命伤残军人的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战胜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以新旧社会的对比,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以丰富的实践和生动的事例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爱党爱国的情怀教育人、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人、以纯粹高尚的品质感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