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小小工作室 “五老”大舞台 | 参评项目 | 基础类(通讯) | |
作 者 (主创人员) | 陈雪芹 | 编 辑 | ||
刊播单位 | 《关爱明天》杂志 3月刊 | 首发日期 | 2023年3月 |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热点·典型经验 | 作品字数(时长) | 2469字 | |
作品 评介 (120字以上) | 稿件结构清晰、文风朴实,可读性强。稿件标题用了对比的手法,把工作室的阵地比作“小”,把五老发挥作用的舞台比作“大”,引起读者的兴趣。正文将内江市关工委在五老工作室的建设工作中的探索、实践、成绩以时间为线索,用记叙性的文字娓娓道来,层次分明,引人入胜。文章以五老的自述为结尾,表达了广大五老从事关爱下一代工作薪火相传的深厚感情,让人感动、感佩。 | |||
采编 过程 | 作者以五老工作建设为切入口,从“人财物保障运转、新载体开展活动、制度化规范管理”三个方面入手,以数据说话,用实绩作证,靠事例支撑,撰文角度和切入点准确,用词精准,兼顾了专业性和阅读性,既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又能提供工作参考和借鉴。 | |||
社会 效果 | 该文在《关爱明天》杂志刊登后,得到了广大五老的点赞和认可,充分展现了内江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在关心关爱青少年方面的良好形象和积极作为,营造起内江五老积极融入中心、助力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大局的良好氛围和社会效应。 | |||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4年 月 日 |
2021年,甜城大地的许多单位、村、社区、企业悄然挂起了“关爱幼苗”“鹤稚同乐”“‘五老’护苗”等“五老工作室”的牌子——这些“五老工作室”,有标识标牌、有工作队伍、有工作制度、有联络指导、有活动阵地、有台账记录;它们政治引领好、工作内容好、特色创建好、示范带动好、团队建设好、社会反响好。一大群五老活跃其间,搭建起了更多五老服务青少年、服务城乡基层治理、服务中心大局的新平台新阵地。
这是内江市关工委主动适应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试点开展“五老工作室”建设,不断深化五老基层阵地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具体实践。
五老工作室成为甜城五老服务青少年的新平台、新阵地
以保障促运转 大力发动五老参与
“老李,你看我这几年,参与到五老队伍里面,天天面对到小朋友,给他们讲革命故事、讲党史故事,为他们达成‘微心愿’……看到这些娃儿健康快乐地成长,我自己身体都比以前天天闷到家头的时候好多了。你看你现在也没得事,身体也好,也有精力,干脆加入到我们一起干嘛。”这是内江市五老志愿者发动身边老同志加入“五老工作室”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内江市各级关工委采取组织发动、典型推动、五老带动、表彰促动,以及领导谈话动员一批、做工作推荐一批、上门求贤聘请一批、为老同志办实事凝聚一批的思路,把工作室五老志愿者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起来,为充实五老工作室良性有序发展夯实了基础。据悉,为推进“五老工作室”有效运作,各级党组织把关工委的建设尤其是“五老”工作室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做到关工委工作与党的建设同步安排部署、同步检查落实、同步总结考核,每年召开一次“党建带关建”联席会议,部署、检查、总结工作,形成了职责明确、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
为解决大家工作的后顾之忧,各级关工委还明确五老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相关经费严格按照系列规范性文件、纪要执行,五老工作室实施的关爱项目由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提供资金保障,召开涉及全局性的工作会议和有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等专题性会议,必须邀请“五老工作室”的负责同志参加,有关文件发至“五老工作室”,市委的决策部署和工作动态及时向“五老工作室”通报,让他们能更好地了解全局、服务中心、推动工作。
以活动促活力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据悉,内江市关工委采取流动现场会的方式,对全市5个县(市、区)、内江经开区、内江高新区和市直机关关工委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调研,各县(市、区)则通过片区会、研判会等方式对所辖基层关工委工作情况进行专项调研,在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文件资料和实地察看、访谈五老志愿者的过程中,抽查工作、挖掘亮点,推进工作创新、强化五老干事热情,有效促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各项活动见行见效。
资中县“偶动心连”五老工作室用活国家级非遗木偶戏资源,创作了一批适合青少年学生的优秀木偶剧,每年开展法治木偶剧进校园活动100场,在基地开设非遗技艺体验课堂,每年吸引数百名青少年现场体验。剧团负责人胡海介绍道:“成立‘偶’动心连五老工作室后,我们更加注重从青少年需要什么的角度来进行创作和表演,不仅在表演形式上我们力求创新,在技艺的传播、传习、传承上我们也力求创新。我们采用静动结合的方式,以放在博物馆、陈列馆的‘静’组织青少年来参观,用走出去‘动’在舞台、动在课堂,让更多的青少年看得到,来传承、来学习、来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木偶戏。”
与“偶动心连”工作室类似,各“五老工作室”的五老根据自己的擅长领域和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工作。他们“一对一”“多对一”进行入户、入校走访,掌握第一手资料,建立“一人一册一策”,精准帮扶困境青少年,实现“个个有人管、个个有成效”。他们开展非遗文化传承学习、手工艺传承学习、革命传统教育、书画艺术、健康科普、古诗文传诵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关爱。威远县古城社区“五老工作室”开展暑期校外培训班,开设理想信念、孝老爱亲、法制教育、音乐舞蹈、美术、剪纸、社会实践等课程。
以制度促规范 关爱青少年常态化
“王主任他们几个80多岁的老同志逢场天都在办公室,我们屋头娃娃些有困惑啊、有啥子困难啊、有啥子需要帮忙的啊,不好意思给家长说的,都会直接在这里来找他们,他们就像自己的爷爷、奶奶一样,热心地帮他们想办法、出主意,我们都很感激他们。”资中县双河镇的居民谈起五老工作室的“定期开放日”制度总是赞不绝口。
所谓“定期开放日”制度,是指内江市的“五老工作室”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每周定期开放不少于3天,五老志愿者轮流在工作室挂牌坐班,面对面接访群众,倾听在教育、关爱、服务青少年方面的呼声和诉求,对搜集到的问题予以现场答复或争取党委政府支持进行研究解决。同时还建立起走访调研、每周碰头、谈心谈话等制度,定期交流工作情况,通过建立“一人一档”帮扶手册、开展“大宣讲、大学习、大走访、大调研”活动等,及时发现和解决困境儿童在学习生活、健康状况、精神状态、安全情况、卫生环境、居住条件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第一时间了解困境青少年的所思所盼,及时为他们答疑解惑,不断密切五老与青少年之间的联系,五老在青少年中发挥的“主战场”作用日益明显。
市中区“关爱幼苗”工作室成员,在内江疫情中,成为疫情防控的“宣传员”“助力员”“守门员”,一大批“银色先锋”闪耀在各个小区,绘就了一道“五老风景线”。东兴区“鹤稚同乐”工作室建立“一对一”帮扶制度,由工作室的52名“五老”结对帮扶辖区52个困境青少年,实现受助对象全员不失学、不失管、不失爱、不失志。隆昌市“小马工作室”将阵地建在小区里、把载体落在楼栋中、让服务沉到家门口,利用单元楼入户大堂空间综合设置党建宣传、廉政文化、家风教育、全民运动、文明创建等内容,潜移默化引导青少年……
面对夸赞和成绩,工作室的五老们自谦地说:“我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只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默默践行着‘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并希望通过自己,吸引更多‘战友’加入,一起把这份爱带给更多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