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丹山脚下看“振兴” | 参评项目 | 通讯 | |
作 者 (主创人员) | 段维琴 | 编 辑 | ||
刊播单位 | 《晚霞杂志》 | 首发日期 | 2023年19期 |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增添正能量 | 作品字数(时长) | 1097字 | |
作品 评介 (120字以上) | 红岩村种茶制茶文化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清朝中期,村子万亩茶园却因品质层次不齐始终没能得到良好的发展。2019年,叙永县关工委执行主任张德全挑起了助力红岩村茶产业发展的大梁,自愿担任红岩村特聘村主任、红岩村老干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他广泛动员和引导专家学者,组织调研团实地考察,为茶叶增量提质出谋划策。在他的帮扶下,实现了红岩村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的有效衔接。在此过程中,张德全紧紧围绕叙永镇红岩村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蓬勃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银发力量,挖掘和发挥老干部、老专家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助力了红岩村茶产业发展,体现了老干部、老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 |||
采编 过程 | 笔者深入叙永镇红岩村进行实地走访,先后采访叙永镇及红岩村镇村干部,对老干部张德全参与红岩村茶产业的全过程进行了细致了解,同时,对老干部张德全本人进行了面对面的访问,文章多维度、多角度的展现一位“五老”志愿者参与乡村振兴,银发生辉的感人故事。 | |||
社会 效果 | 以点带面,引导更多的“五老”志愿者参与乡村振兴,将老同志关注家乡发展的热情与生动实践,擘画在美丽乡村的红色土地上。 | |||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4年6月 25 日 |
现年69岁的张德全是叙永县退休干部,自2017年担任叙永县关工委执行主任以来,就一直助力乡村产业发展。2019年至今,张德全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先后自愿担任叙永镇红岩村特聘村主任、红岩村老干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等,为红岩村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献智出力。
红岩村地处叙永县省级风景名胜区丹山脚下,早在清朝中期,红岩村人便开始种茶制茶。2019年,张德全来到了红岩村,当时全村茶园面积有1万余亩,却因种植标准不统一、茶叶质量参差不齐,价格始终上不去。张德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组织老科协专家曾宪普、何世舟等人在红岩村成立科技工作指导团,定点帮扶红岩村。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红岩村1012户3825人家家种茶,整村茶叶栽种面积高达1.4万亩,年生产干茶100余万斤,质量上来了的茶叶产值约1.2亿元,矮小的茶树变成了茶农增收的“摇钱树”。
张德全没有停下脚步,“红岩村地处丹山脚下,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要想农民收入三年之内翻倍,还需要‘茶旅结合’这第二根经济支柱搞起来才行”。可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村“两委”的时候,村“两委”的同志却打“退堂鼓”,“没有方向,也没有经验,到底要咋个搞嘛?”张德全决定带大家“走出去”开拓眼界。2021年,他两次带队组织叙永镇红岩村基层干部前往四川省德阳市高槐村和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调研乡村旅游发展和茶产业基地建设,学习先进经验。
“众人拾柴火焰高”,光是领导干部重视还不行,要村民参与才行。为带动群众积极性,张德全带队红岩村老干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队成员,连续一个多月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号召大家一起“强村美村”经过工作队共同努力,红岩村先后共实施风貌塑造130户,自建50多户,危房改造30户,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别具一格的农家小院,激活了绿色富民新业态。为组织村民办好特色农家乐,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张德全建议红岩村成立了红岩片区农家乐联盟,组织红岩村老于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队和红岩村党委共同对农家乐经营者进行培训,从特色菜品研发、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指导,老干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队还与驻村干部共同参与开发的“全茶宴”,因风味独特,色香味俱佳,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这几年,来红岩村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打算把老房子经营起来,先搞农家乐,再慢慢打造成民宿,创出一番事业来!”红岩村村民张维先满怀信心地说道。
经过红岩村党委以及老干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队共同努力,红岩村先后喜获“全国文明村镇”“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只要还能跑得动,就要发挥余热做好事,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做公益。”69岁的张德全以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名新时代老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印证资料(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