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留守儿童当自己的孩子来爱一一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石墩村“五老”志愿队关爱侧记

日期:2024-06-28 11:27:00 来源:本站 浏览:1549次


第十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把留守儿童当自己的孩子来爱一一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石墩村“五老”志愿队关爱侧记

参评项目

通讯

  

(主创人员)

王立新

   

王明辉

刊播单位

《中国火炬》杂志

首发日期

2023年第6期62页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关爱后代]培根育苗

作品字数(时长)

约1100字

作品

评介 (120字以上)

通江县广纳镇石墩村关工小组和“五老”充分发挥与农村留守儿童近距离接触、熟悉、了解他们的情况,具有很强的亲情、威望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关爰下一代成长上,工作细致入微,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作者具有较强的新闻敏锐性,及时捕捉到这一线索予以报道,其主题鲜明,内容真实,选材恰当,结构合理,表述生动,事例以“小”见“大”,语言朴素生动,叙事清晰、简洁、明快,具有较强的新闻性、可读性和指导性,感染力较强。


采编

过程

在一次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上,笔者听广纳镇关工委执行主任文用国介绍该镇石墩村一批“五老”志愿者在关爰留守儿童方面的典型事迹后,便驱车前往该村对20余位村民、五老和留守儿童进行了采访,在掌握了大量翔实的事情后,撰写成文予以宣传报道


社会

效果

该报道在《中国火炬》刊发后,市、县党政领导和关工委领导对石墩村“五老”的关爱留守儿童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并指示将其做法在全县推广。同时,不少乡镇关工委组织“五老”赴该村学习取经,《关爱明天》杂志2023年第7期以《石墩村有群“最可爱的人”》为题再次进行了宣传报道。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4627


把留守儿童当自己的孩子来爱一一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石墩村“五老”志愿队关爱侧记


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石墩村,有一支五老志愿者队伍,他们操作一口淳朴的川东北话,听着很直爽、粗犷。但在关爱下一代成长上,他们工作细致入微,被誉为村里最可爱的人

帮助厌学孩子回归课堂

小付是石墩村5社的一名留守儿童,其父亲患抑郁症多年,母亲改嫁他乡,爷爷因病去世。年幼的小付跟着年迈的奶奶艰难度日。在学校,他还产生了厌学的情绪。石墩村的党支部书记、关工小组组长吴华益主动结对帮助小付。在生活中,教育小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他提供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经常带他来家里改善生活。在学习上,吴华益和他的班主任取得联系,时刻关注他在校的动向。经过两人的时时劝导,小付学习成绩明显提升,人也变得比以前开朗活泼了。

让村里的每一名孩子都有学上

今年11岁的女孩小苟,身患先天性智障。石墩村的老支书黄吉祥卸任后担任村关工小组执行组长,主动想担任小苟的辅导老师,多次登门送教,都被他父亲拒绝。黄吉祥数十次上门苦口婆心地做工作,其父亲终于同意了。黄吉祥不定期登门不厌其烦地为她辅导文化,使过去只能发出啊啊声音的小苟,现在能说十几句简单的话,还能写出20多个简单的汉字了。

去年,石墩村4社来自低保家庭的吴智林考上江苏大学。母亲患病多年,姐姐正在读大三,家庭经济十分拮据,他准备放弃上大学。得知情况的黄吉祥一边上门做工作,一边协助配合村党支部、村委会和县委组织部驻村第一书记报送材料,将吴智林纳入市、县关工委金秋圆梦、慈善助学对象予以资助。当吴智林领到5000元的助学金后,来到黄吉祥家感激地说:感谢黄爷爷,请放心,我一定努力学习,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全村无一例青少年溺水事件发生

清晨五点多,天刚蒙蒙亮,家住石墩村2社的五老杨圣贤就起床了,推上院里的电动三轮车,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石墩村有一座大型水库,有40多口堰塘的危险区域,是杨圣贤承包的关爱片区,他是守护孩子们的安全巡塘员。每年放暑假前,杨圣贤就开始去本村的留守儿童家里,放映防溺水宣传片,发放《致学生家长防溺水的公开信》,提前做好学生暑假安全工作。

和杨圣贤一起关爱留守儿童的还有黄会林、吴江仁等6五老。他们顶着烈日,冒着酷暑,采取肩扛红旗、口吹哨子、手打铜锣、携带喇叭等方式,不间断地在塘边、库边、沟边打卡巡逻,特别是在午后、傍晚等溺水事件高频发生时段,加密对辖区内水域的日常巡查防控力度,同时自筹资金,在每一座水库(塘)边制作了防溺水警示标牌,在四周拉起了铁丝警戒线,为留守儿童筑起了防溺水安全堤。近10年来,在他们的努力下,全村无一例溺水事件发生

 

 

通联: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关工委   王立新

177559552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