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平昌县失亲女孩勇敢冲破厄运 | 参评项目 | 通讯 | |
作 者 (主创人员) | 杜忠斌 | 编 辑 | 文字系列(连续、组合)报道和广电作品不另报编辑 | |
刊播单位 | 《关爱明天》杂志 | 首发日期 | 2023年11月期刊 |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广电作品填报频率、频道以及栏目名称 | 作品字数(时长) | 2170字 | |
作品 评介 (120字以上) | 关爱历程:长达10年的关爱,将她一次次从崩溃的边缘拉回来。她失去了双亲,却在当地关工委和“爱心妈妈”的身上找到了缺失的亲情;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学校的帮扶之下,她得以顺利完成学业,最终找到了自己前进的目标,并通过努力,为自己争取到更加美好的未来。 | |||
采编 过程 | 通过严谨的搜集资料、确定主题、撰写大纲、撰写正文、编辑校对和定稿发布等,提高文稿的质量和效果,让文稿具有可读性、借鉴性和思想性,满足读者的需求,达到预期的目的。 | |||
社会 效果 | 供读者在做好关爱特殊困难儿童方面做出判断和决策,并对社会产生了正能量的影响,特殊困难儿童在悉心的关爱和正确的帮助下不仅仅是社会价值的享受者,也能够成为社会价值的创造者。 | |||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4年6月27日 |
“她终于不负各位领导及所有关爱关心她的人的期望,加之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长大成人了,这也算各位领导对她的辛勤付出没有白费,这些年对她的关爱付出得到慰藉。”平昌县同州街道的“爱心妈妈”李裕碧话语中的“她”是自己长期对口帮扶的失亲女孩,谢青青。
被捉弄的命运
谢青青出生于同州街道的一个普通家庭,自小家庭和睦,然而,命运给这个家庭开了个恶意的玩笑。2010年,谢青青的母亲因患癌去世;2012年,她的父亲在广州务工上班途中不幸遭遇车祸意外伤亡,留下年幼的孩子跟随年迈多病的奶奶一起生活。短短几年时间里,父母连遭不幸,原本活泼开朗的谢青青变得沉默寡言,不再与人交际,学习成绩也下降得一塌糊涂。
那个时候,同州街道的“爱心妈妈”和困境儿童结对关爱活动正在排查辖区内情况,谢青青的遭遇引起了李裕碧的关注,她在街道关工委的支持下,毅然和女孩结对为“母女”,成为她的关爱帮扶人、她的“爱心妈妈”。
谢青青的小学时的成绩不错,在父母相继离世后,她因为接受不了沉重的事实打击,变得一蹶不振。面对孩子即将小升初的情况,李裕碧非常着急,先是将谢青青接回家与家人一起生活学习交流,并进行心理疏导,让女孩的情绪好转,学习成绩也渐渐恢复到以往的水平,并及时向社区书记汇报,买上大米、面条、食油等走进女孩家中看望,向孩子的奶奶宣传党的关爱政策,鼓励她要坚强起来,共同培养教育好孙女,立志成才。同时,街道关工委执行主任牟万金带领社区常务副组长冷兴全数次跑县公安、法院,历时半年时间落实谢青青孤儿认证书,拿到孤儿补助。
在这么多爱心人士的关爱鼓励下,谢青青自强不息,奋发努力升入平昌一中读书,为了时刻了解女孩的学习情况,初中三年期间都由李裕碧代表参加家长会,并时刻和班主任互动,听取老师的意见,教育、鼓励女孩刻苦学习。
永不放弃的决心
父母的离世带给谢青青的创伤短时间内无法被抹平,初中三年的学习中,女孩越来越沉默,成绩也渐渐下滑,再加上家中年迈的奶奶不懂孩子的教育问题,虽然家中不时有爱心人士出入,尽力给谢青青最温暖的关爱,可是在中考时她还是落榜了。那个时候的谢青青不清楚前路在哪里,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其他人,她逃避式的选择了一种方式——到附近一家茶楼兼职做服务员,赚取微薄的收入。整个暑期,她没有和任何人联系,包括一直关爱她的关工委五老和爱心妈妈李裕碧。直到那一年的九月初,李裕碧给她打电话,问她上学情况,她才说自己已经开始“打工”了。咋一听这个事情,李裕碧当时气得上火,直接开口严肃的责问:“你一个15岁的未成年,你打什么工?你在这里继续做,以后怎么办?”谢青青有委屈,也有不甘心,在和李裕碧这通电话的最后还是吐露了真实想法:“干妈,我还是想读书。”
孩子只要不是厌学就好,李裕碧当即和同州街道关工委联系,四处打探平昌县城的就学情况,可惜,公立学校都要看分数,谢青青的分数实在不够。后来,他们合计之后联系上平昌鹰才职业技术学校,在和学校沟通之后,免除了孩子的学杂费,让她安心就读。上学时,街道关工委、社区关工领导小组和李裕碧一起送谢青青进校报名,给她铺床叠被,又和老师详细交代了孩子的情况,请老师多加关照。谢青青再一次被这群充满爱心的人士从逆境中拯救出来,为了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她在学校的三年非常用心、踏实勤恳,学习态度得到老师多次表扬,还代表学校参加了市、县级的比赛,拿到了数一数二的奖励。因为中考成绩不理想而进入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很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在学校抱着“混日子”的态度过一天算一天,从来不曾为自己的将来打算。而谢青青深知自己没有“错漏”的资本,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是大家的努力争取的结果,因此,她不会让自己泄气。
同时,为了鼓励孩子奋发向上,李裕碧经常将谢青青接到自己家中生活,街道关工委也时常上门看望她,只为了她不要停下奔跑的脚步,能坚持一直往前走。
2019年7月,谢青青考入南充职业技术学校。学费一时成为了家中难题,加上当时某些难听的闲言闲语给家中老人灌输了不好的思想:“一个女孩读这么多书干嘛?”“以后找个好婆家才是正当事。”“还要交学费,有必要继续读书吗?”老人有些泄气,想让女孩放弃读书。谢青青并没有争辩什么,而是转身找了兼职,去外面做了暑期工,短短两三个月时间,也攒下了几千块钱。了解她的窘况,也明白孩子继续求学的决心,街道关工委及时捐助了1.1万余元,李裕碧也捐助1000元,让孩子安心上学。背负着这么多人的期望,谢青青不怕苦、不怕累,在整个学习期间利用寒暑假打工挣学费,在校内勤奋学习,最终完成学业。2022年7月,谢青青考入四川新科交通高级技工学校任招生办老师。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她的人生选择也变得更多。
其实,很长一段时间,谢青青都是沉默、内敛的样子,和李裕碧交流时也基本上是听得多,说得少。但她每一次决定都会贯彻到底,也很少冲动后悔。在这么多年的求学路上,她也经历过挫折、失败,可她还是在一次次的打击中站了起来,走出了一条常人看来“艰难”的路径。诚如那些闲话所讲,她出身于这样一个收入微薄的家庭,又经历了父母双亡的痛苦,无依无靠,似乎早早的结婚嫁人,反倒会过得轻松一些,不需要为打拼未来而劳累。但是,谢青青并没有被这些磨难打到,她愿意尝试拼劲全力来挣脱困境的束缚,而最终,她还是走了出来,赢得了更加璀璨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