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厚植法治沃土 护佑“幼苗”成长 | 参评项目 | 通讯 | |
作 者 (主创人员) | 陈娟娟 | 编 辑 | 赵阳 | |
刊播单位 | 关爱明天杂志 | 首发日期 | 2023年9月刊 |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关爱明天杂志 | 作品字数(时长) | 2195 | |
作品 评介 (120字以上) | 华蓥市关工委抓牢习近平法治思想主线,聚焦青少年法治思维能力培育,不断巩固和拓展青少年法治教育阵地,广泛开展“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系列主题活动,全方位、深层次推进未成年保护行动,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 |||
采编 过程 | 华蓥市积极探索“精准式”法治宣传模式,搜集整理了社会安全、法治等案例150余个,先后编制成《法制与安全警示教育读本》《华蓥市“以案说法”读本》《法治警示教育读本》和法治宣传挂图等作为华蓥青少年普法的本土教材,按照青少年成长轨迹规划学法“路线图”,分阶段、分年龄、分层次开展“定制式”普法服务,实现普法方式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 | |||
社会 效果 | 通过宣传报道,依托法治教育基地、法治文艺宣传、讲座、展板和发放资料、有奖知识问答等形式,宣传法治知识,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识。 | |||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4年 月 日 |
“同学们好,今天由我给大家讲法治教育课……我们要珍惜人生,远离犯罪。”5月19日上午,一堂关于未成年人保护、预防校园欺凌的法治教育小讲堂在华蓥市青少年警示教育基地法治广场开讲,来自华蓥城区各中小学校的120多名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正在台前宣讲的“法治名嘴”董俊铖,聚精会神地倾听他带来的法治宣讲。
近年,华蓥市关工委抓牢习近平法治思想主线,聚焦青少年法治思维能力培育,不断巩固和拓展青少年法治教育阵地,广泛开展“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系列主题活动,全方位、深层次推进未成年保护行动,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设点扩面 延伸普法阵地
宪法宣誓区、法治文化展示区、案例警示墙……在华蓥市青少年法治警示教育基地,像这样将艺术性与文化性融为一体的法治单元令人耳目一新。该基地以“守护明天”为主题,于2014年10月21日正式挂牌成立,并于2019年11月进行打造升级,集互动趣味性、体验实践式于一体,基地建成以来,市关工委、市司法局、市教体局等相关部门已分批次组织12000余名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结合真实案例与被监管人员现身说法,引导广大青少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基地由市关工委牵头,整合公、检、法、司、教育5家部门资源,根据青少年成长阶段法治教育需求,提供法治教育固定的法治实践场所和法治宣教场所,旨在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治素养,护佑青少年健康成长。”华蓥市关工委执行主任谢昭说道。此外,华蓥市建立了20余个法治教育基地、法治文化校园、法治文化大院,实现了普法教育阵地不断延伸,推动青少年普法工作常态化。
“靶向”发力 提升普法实效
如何让普法宣传教育合乎青少年的“胃口”,一直是华蓥市关工委普法的工作重点。近年来,华蓥市积极探索“精准式”法治宣传模式,从全市各部门搜集整理了社会安全、法治等案例150余个,先后编制成《法制与安全警示教育读本》《华蓥市“以案说法”读本》《法治警示教育读本》和法治宣传挂图等作为华蓥青少年普法的本土教材,按照青少年成长轨迹规划学法“路线图”,分阶段、分年龄、分层次开展“定制式”普法服务,实现普法方式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
积极发挥法治文艺宣传作用,组织创作了《该不该罚》《包公审现代案》《中奖了》《法,在我心中》《学好法律力量大》等30余件法治小品、快板、相声作品,以顺口溜、打油诗等“大白话”“本地话”的语言,通过快板、相声、法治电影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法治理论与青少年身边事、案例相结合,把深邃的道理通俗化、科学的理论大众化,用接地气的方式让法治文化深入人心。连续举办七届法治书画大赛,收集法治书画作品3000余份,评选出优秀作品714份,通过装裱后将在全市巡回展出,帮助广大学生学法、懂法、守法。
众人拾柴火焰高。华蓥市关工委积极打破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从政法系统、律师协会吸纳一批优秀法律专业人士,组成青少年普法宣讲团进校园、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以讲座、展板和发放资料、有奖知识问答等形式,宣传《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治知识,上好普法教育课,让法治知识记心间。
华蓥市青少年普法宣讲团团长彭世伦表示:“我们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如针对小学生我们更注重互动性,借助卡通图片、视频案例等加深孩子们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对中学生则着眼于丰富他们的体验感,从而引发他们的深入思考。”
2019年以来,“五老”先后走访华蓥中学、双河四中、华蓥职校等32所中小学校,对各校落实防治性侵、预防校园欺凌情况等展开调研,并结合各校法治需求,有针对性地举行专题法治授课,有效增强学生法治意识。
点亮“灯塔” 关爱失足青少年
“感谢董爷爷,也感谢市关工委给我的关心和帮助,让我能迷途知返。”聊起小易(化名),“五老”志愿者董永长似乎一下子又回到了那个特殊的时刻。2017年,小易在离成年还有2个月的时候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零二个月,缓刑三年。刚被判刑的时候,小易态度极为恶劣,不听管教、不知错,对人恶语相向。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多次去探望小易,通过这一次次的探望和开导,逐渐打开了小易的心扉,重新唤回了小易脸上的灿烂笑容和眼中闪耀的光芒。
他专程到小易的老家进行调查。原来,小易自幼就遭遇重大家庭变故,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在外务工,爷爷奶奶身患重病,他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与家庭教育及关爱的缺失有着密切联系。对这样失学、失业、失管,无监护条件、无固定住所、无经济来源的“三失”“三无”未成年人,适用缓刑后如缺乏有效管教,很容易重新走上犯罪道路。
为破解这个难题,华蓥市关工委开展失足青少年帮教活动,帮教团队认真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帮扶失足青少年。“五老”与帮教对象结成对子,截至目前结成帮教39对,为帮教对象开展《解开心结·拥抱阳光》《红岩精神永放光芒》《以案释法明是非·学法守法促和谐》等各类讲座150余场次,为他们讲解了宪法、刑法、禁毒等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心理咨询服务200余人次,帮助失足青少年明理懂法,防止其再次违法犯罪。
小易在社区服刑期间,每隔一段时间,“五老”帮教团队都会带着礼物来看他和其他孩子。目前,服刑完毕的小易已经完全变了样子,找到了一份正式工作,尝试用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五老”志愿者董永长谈到“每个回归正常生活的罪错少年,都会让一个曾经破碎的家庭重获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