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护航,让小燕勇敢翱翔 | 参评项目 | 通讯 | |
作 者 (主创人员) | 赵婷 | 编 辑 | 文字系列(连续、组合)报道和广电作品不另报编辑 | |
刊播单位 | 关爱明天杂志 | 首发日期 | 2023年2月 |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关爱明天杂志02月刊 | 作品字数(时长) | 1202 | |
作品 评介 (120字以上) | 本篇文章讲述了武胜县困境青少年李小燕,在武胜县关工委及“五老”爱心帮扶下健康成长的故事。文章以时间链为基础,阐述了武胜县关工委在李小燕成长过程中,在助学帮困、品行培养等方面做出的努力。描述了李静实现由沉默寡言、性格内向到活拨开朗、自信大方的转变过程,向读者展现出了一位阳光向上、心怀梦想的少年形象。 | |||
采编 过程 | 作者参与了对李小燕的帮扶活动,并通过与“五老”、老师、同学以及李小燕本人交流,详细了解情况,心有所感撰写了此篇文章。 | |||
社会 效果 | 此篇新闻报道后,鼓舞了一大批困境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推动了全县关工组织及“五老”以更加昂扬的状态投入到困境青少年帮扶工中。 | |||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4年 月 日 |
“初次见到小燕,瘦小的身体、蜡黄的脸色让人不禁心疼,这哪里像个近十岁的娃娃。”谈起李小燕,武胜县万隆镇关工委执行主任陈远斌感慨道。
2022年,在武胜县开展的困境青少年走访摸底工作中,小燕的悲惨身世和现实情况深深刺痛了陈远斌的心。在与村书记的交谈中了解到,2012年,小燕母亲于广东省非婚生下小燕,父亲不知所踪,远在异乡的母亲无力履行好抚养义务。小燕出生不久,外婆将她带回万隆镇悉心照料。外婆与外公的重组家庭迎来家中的新成员,缺失父爱母爱的小燕在外婆外公的关心关爱中慢慢长大。但好景不长,2015年,疼爱小燕的外婆病故,2016年,小燕的母亲因罪入狱,至今未能刑满释放,小燕只好与无血缘关系的外公相依为命、共同生活。生活环境艰辛、心灵关怀缺失、家庭收入微薄等不尽人意的现实条件,让小燕的脸上常常带着忧愁,更让她的成长伴随着未知的风险。
为小燕健康成长助力,关工委能够做些什么?万隆镇关工委牵头,会同相关单位在详细了解、分析小燕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出详细的帮扶措施。镇关工委决定从改善居住环境着手,关工委成员们筹资为小燕购置床上用品及清洁用具,并落实一名村关工小组成员具体负责,帮助小燕做好日常的家庭及个人卫生。并与小燕结为帮扶对子,每月采用实地走访、电话沟通等方式,了解小燕的在家在校情况,及时开展行为纠偏、思想解惑、生活帮困等帮助。同时,联系镇派出所民警到家为小燕开展未成年人教育保护法相关知识宣讲,为改善小燕家庭收入情况,镇关工委将小燕的情况上报县民政局,县民政局深感情况特殊,随即安排专人到小燕家走访核实,及时帮助小燕落实了事实孤儿待遇,按照每月1200元发放保障经费。时任万隆镇镇长、关工委顾问的卿瑶,联络到爱心企业重庆圣华曦公司详细说明小燕的情况,成功争取将小燕纳入了公司的资助对象,上学期间每月为小燕发放300元资助金。
解决了现实急需问题后,又一大难题摆在了镇关工委面前。十岁的小燕与无血缘关系的外公长期生活,生活不便利,也存在隐患。镇关工委及时向镇党委、政府汇报,引起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征求小燕亲属及其本人的意见后,由党政出面联系到广安市儿童福利院。9月中旬,经广安市儿童福利院一行实地考察了解,小燕顺利进入福利院生活。同时,在多方协调下,小燕转学就读于广安中学实验学校。“小燕很快适应了新的生活与学校环境,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这个大家庭。这几个月小燕的变化大家看在眼里,活泼了、笑容也多了。”院长妈妈向陈远斌主任介绍了小燕的情况。
亲情的缺失曾让小燕迷失前进的方向,关工组织的护航让小燕重新燃起了对未来的希望。“陈爷爷,请你放心,有关工委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的关怀,有院长妈妈的照顾和小伙伴们的陪伴,我感到很温暖。”面对前来探望的陈远斌,小燕面带微笑地说道。小姑娘的眼睛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有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帮扶,有自己面对困境不屈的奋斗精神,相信这个女孩一定会像青苗一般茁壮成长,迎接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