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奉献在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百米” | 参评项目 | 通讯 | |
作 者 (主创人员) | 唐甫成 | 编 辑 | 文字系列(连续、组合)报道和广电作品不另报编辑 | |
刊播单位 | 天府晚霞杂志 | 首发日期 | 2023年《天府晚霞》杂志第18期 |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广电作品填报频率、频道以及栏目名称 | 作品字数(时长) | 2067字 | |
作品 评介 (120字以上) | 南江县紧扣基层社会治理充分挖掘“银发力量”,有100多名老党员、老专家奔走在田间地头,融入社区小区,参与产业振兴和农业科技研究项目,助力社区治理,以院坝会、宣讲会、座谈会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宣讲惠民政策,成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 |||
采编 过程 | 作者通过实地走访南磷路社区、春场坝社区等地深入挖掘“五老”服务基层治理工作所做的贡献,围绕如何发挥余热开展采编撰写通讯稿件。 | |||
社会 效果 | 南江县实施“银发宣讲团往基层派”“老党员志愿服务队往基层走”“志愿者工作室往基层建”三大行动,为老党员老干部作用发挥展示风采搭建平台,有效整合“五老”银发人才优势资源,为基层社区治理注入了新动能。 | |||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4年6月27日 |
“贾老师,社区邻居张某红、王某江因小区停车位的问题发生纠纷,请您帮忙劝导劝导吧!”“贾老师,我家农场里的小羊羔怎么不吃奶?”“贾老师,地里的金银花枝叶长虫了,你看喷哪样药?”……群众口中的“贾老师”名叫贾正贵,他既是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员,也是群众种植养殖技术指导专家。
年近70岁的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贾正贵,坚持战斗在科技推广与科技服务第一线。在巴中市南江县,像贾正贵这样的老同志还有不少。近年来,南江县紧扣基层社会治理充分挖掘“银发力量”,有100多名老党员、老专家奔走在田间地头,融入社区小区,参与产业振兴和农业科技研究项目,助力社区治理,以院坝会、宣讲会、座谈会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宣讲惠民政策,成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组建服务团队,提高银发凝聚力
南江县南磷路社区是集州街道典型的老社区。南磷路社区党委书记包海亚介绍,由于居住环境老旧,留不住年轻人,辖区居民多数为中老年人。“多年来,社区的治理一直是一个大难题。”
既然社区老年人多,能不能把社区的老党员、老干部充分调动起来呢?在南江县委组织部、集州街道办等的支持推动下,南磷路社区更好地发挥了老同志的优势作用,深化“党建+议事”“党建+服务”“党建+治理”模式,打通老党员、老干部助力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持续为基层治理贡献长者力量。
“我们就是要通过讲解回顾南江革命老区发展史,让更多老党员、老干部‘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积极将广大老党员、老干部的智慧凝聚起来......”南江县老促会会长李祥俊在南磷路社区向老党员讲授微党课时这样说。
“我们社区有党员163名,其中60岁以上的老党员就有82名。”包海平说,社区以这批老同志为班底,组建起了“银发先锋服务队”,推行“党支部+社团协会党支部+志愿团队”“党支部+社区”的做法,设立文体志愿服务队、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队、医疗卫生志愿服务队、邻里矛盾纠纷化解志愿服务队、农业技术指导志愿服务队等5支队伍,成功举办各类文艺汇演、老年太极拳比赛等20多场次,邀请社区医护人员开展免费义诊十多次,成功化解就业、征拆、改造等42件涉众信访问题、285余起矛盾纠纷,接待群众160余人次。
近年来,南江县建好用好“银发人才专家库”,成立了县农业农村局老党员工作室等26个运行规范、独具特色、成效显著的老专家工作室,聚焦加强基层治理,深入开展“我为城乡基层治理出份力”活动,组织引导老党员、老干部积极参加养老服务、物业管理服务和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等志愿活动。建立“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级管理制度,激励老党员亮身份,积极参与到矛盾调解、社区管理、助老服务等基层治理活动中引领更多年轻人和老年人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
服务基层治理,发挥银发战斗力
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社区,社区服务的“最后一百米”在居民小区。为此,南江县委组织部指导各社区注重发挥银发力量,充分发挥老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造“党建+社区”“党建+业委会”的工作模式,增强基层党组织吸引力和感召力,辐射带动党员群众增强对基层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社区治理注入新动能。
陈其富是县农业农村局离退休干部党总支副书记,他所居住的农机局小区此前环境脏乱差,时常出现盗窃事件。为了改善小区居住环境,陈其富主动作为,发动小区热心人士积极参与小区管理。在他的努力和社区的推动下农机局小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如今,农机局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停车规范了、环境整洁了。在陈其富的带动下,居民们参与小区治理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邻里间的矛盾越来越少,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群众的认同感、归属感越来越强。
“为了给小区内的老人提供锻炼、午餐等低偿日间照料服务,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牵头,将闲置宿舍改造成老年活动中心。”包海平介绍说。据了解,为了让更多老党员老干部等参与小区治理,各个社区都组建起小区“五老”志愿服务队,引导“五老”担任居民小组长、楼栋长、推动形成多元化参与、共同治理的新格局。
展示银龄风采,增强银发感染力
注重发掘培养一批有能力、有意愿、有责任的“银发人才”,通过“在网格走一走、到邻家聊一聊、碰到纠纷劝一劝、看到陋习说一说”的方式,发挥老党员的优势,协调解决各类矛盾隐患,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完成各项工作。”南江县老干部杨绍春在大河镇向社区党员代表分享初心故事。
通过邀请“老专家”用亲身经历讲述故事,分享社区治理心得体会进一步带动身边老党员、老干部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家住春场坝社区金福公寓的62岁老党员马通文,社区内的大小事他都主动参与。尤其是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他逐户登门拜访,宣传政策讲解利弊,以最快的时间统一了居民意见,确定了最经济的改造方案。施工时他更是亲力亲为全程监督工程质量,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全科管家”。
近年来,南江县实施“银发宣讲团往基层派”“老党员志愿服务队往基层走”“志愿者工作室往基层建”三大行动,为老党员老干部作用发挥展示风采搭建平台,有效整合“五老”银发人才优势资源,为基层社区治理注入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