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宁南县“五老”宣讲接地气、焕生机、入人心 | 参评项目 | 消息 | |
作 者 (主创人员) | 邹鸿璟、陈顺兰 | 编 辑 | ||
刊播单位 | 天府晚霞 | 首发日期 | 2023年7月20日 |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县区 | 作品字数(时长) | 950字 | |
作品 评介 (120字以上) | 作品主要展现“五老”面向青少年开展宣讲,从宣讲队伍组建、宣讲方式方法、宣讲质效提升等方面的做法,展示了宁南县“五老”宣讲队伍致力于立德树人教育,在红色基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家乡发展变化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厚植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 | |||
采编 过程 | 作者通过“五老”宣讲工作所涉及到的方面,通过深入了解“五老”宣讲团队如何开展宣讲工作,深入学校、村社、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了解宣讲成效,与学生座谈交流,在掌握了解大量素材的基础上,去粗取精、总结提炼、认真修改,形成此稿。 | |||
社会 效果 | 该作品在凉山日报、天府晚霞等媒体上刊载。此稿刊发后,引起良好反响,为“五老”开展宣讲工作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凝聚更多“五老”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营造出全社会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 |||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4年6月28日 |
近年来,凉山州宁南县不断建强宣讲队伍、拓展宣讲平台、创新宣讲形式,让“五老”宣讲接地气、焕生机、入人心。
充分发挥五老优势,锻造优质“宣讲团队”。按照党性觉悟强、理论素养好、工作激情高、宣讲能力优“四条标准”,从全县1650余名“五老”中推荐选拔70余名宣讲员,根据年龄结构、专业特长等分类建档立卡,组建党史、家风、法治、科普等“银龄宣讲团”5个,通过以会代训、实地观摩等方式开展全覆盖培训。开设“银龄备课班”,组织“五老”宣讲团成员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研讨宣讲提纲、撰写宣讲稿件、分享宣讲心得、互鉴宣讲技巧。同时,建立健全“五老”宣讲团管理制度,制定《“银龄宣讲团”工作实施方案》,对宣讲团成员实行常态化、动态化、标准化管理,每年根据人员变动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充实,不断为宣讲团注入新鲜血液。
合理利用阵地资源,打造特色“实践课堂”。强化“搭台”意识,积极拓展“五老”宣讲平台,将“智慧党史馆”“蚕桑现代农业园区”等实践教育基地打造成“五老”宣讲的主阵地,构建起红色、文化、法治等多元化宣讲教育平台体系。聘请“五老”宣讲团成员担任教育基地讲解员、辅导员和管理员,开展党史、国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宣传教育。丰富宣讲载体,摒弃传统单一的宣讲模式,积极探索“宣讲+实践”新路子,将宣讲与夏令营、参观研学等活动相融合,设置教育场景VR体验等空间,以实物、实景、实例、实事为载体,通过“情境再现+生动讲解”推动“五老”宣讲有声有色。
着力提升宣讲质效,绘就青少年“成长底色”。充分利用本地党史教育基地资源,精心打造“五老红色大讲堂”,组织开展“老少携手游基地、同心奋进新征程”“金钟山下再出发”等红色主题活动190余场次,“五老”与青少年共观红色影片、传唱革命歌曲、追寻先辈足迹,直观立体地感受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不断增强爱党爱国情怀。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依托蚕桑文化基地、布依文化传承基地等阵地,并以民俗文化为重点,开展嫘祖文化、布依风情等传统文化知识宣讲,通过“五老”与青少年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将宣讲融入到同讲、同读、同悟的过程中。同时,举办“弘扬民族精粹、传承布依文化”“走近蚕桑文化·践行劳动教育”等系列主题活动,让青少年在与“五老”的联动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