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关工委助力全市争创“无毒城市”让稚嫩的花朵不再受“毒气”伤害

日期:2024-06-28 11:13:00 来源:本站 浏览:1509次


第十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雅安市关工委助力全市争创“无毒城市”让稚嫩的花朵不再受“毒气”伤害

参评项目

消息

  

(主创人员)

李怡霏

   

李怡霏

刊播单位

《关爱明天》杂志

首发日期

2023年3月28日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热点·法治关爱、关爱明天杂志2023年4月刊


作品字数(时长)

2650

作品

评介 (120字以上)

此稿反应雅安市关工委在禁毒方面的成效,主要从三方面进行,分别是小故事讲述大道理、在认识、了解后远离、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前进,从这三个层面对未成年进行教育,让其了解毒品危害,从而远离毒品。


采编

过程


实地走访、采访五老


社会

效果

雅安吸毒人数大大降低,更多的单位参与到未成年人禁毒教育之中。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4628


雅安市关工委助力全市争创“无毒城市”让稚嫩的花朵不再受“毒气”伤害

早在2006年,雅安市关工委法治团的五老们就开始在全市推行禁毒教育宣讲。到了2015年,中宣部、教育部、国家禁毒委等十四部委联合下发禁毒教育规划(简称“6·27工程”),提出“以10岁至25岁的青少年为重点、以学校为主要阵地,通过三年努力,构建完善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体系,使青少年禁毒意识明显增强,新增吸毒人数明显下降。”

从2016年开始,雅安市关工委、禁毒委、教育局联合,于每年选择一所学校举办“6•27工程”启动仪式。学校的师生参加启动仪式,市关工委法治团的五老志愿者在启动仪式上进行禁毒法律知识宣讲。


小故事讲述大道理

“2016年以来,雅安市所属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校,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学生,采用讲座、微电影、视频、卡通片、多媒体、节目表演、征求、游戏、知识问答、模拟法庭等多种形式,开展了200余场(次)的青少年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宣传,教育部门配合禁毒办在学校坚持禁毒知识考核,学生参与率达98%以上,毒品预防教育面实现了对全市10至25岁在校学生的全覆盖。”雅安市关工委法治团团长郑有质分享了全市禁毒教育的成果。她曾担任雨城区法院院长,在经办的多类案件中,对毒品危害的影响深有感触。

在2016年初,雅安市关工委联合公检法系统筛查过全市青少年涉毒人数,总计2000多人,未成年人占其中的1.5%。这个数据让他们有了危机感。“这几个孩子都已辍学,一直和社会闲散人士交往,都存在盗窃等恶习。”说起这次筛查,郑有质就叹气,他们已经追溯不到这些孩子是因为辍学之后染上恶习,才被有心人哄骗接触到毒品,还是因为有了毒瘾,为了“搞钱”才会去盗窃,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大家都懂得“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道理,但是“财帛动人心”,毒品带来的巨大利润总会让有些人铤而走险,随着科技的发展,就连毒品也有了“创新”,变得更廉价、更容易上瘾,让人防不胜防。该怎么呵护稚嫩的花朵,不叫他们早早因为“毒气”枯萎?雅安市关工委想了大量办法,通过课内外、校内外途径开展多种形式的禁毒教育活动,提高了学校师生对毒品知识的了解和毒品危害的认识,增强了抵制毒品侵袭的意识和能力。经市关工委回访、调研和抽查,在校学生对毒品的认识都有提高,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远离毒品的意识明显增强。

雅安市关工委五老进校进行禁毒宣讲时,会经常分享一个真实案件让大家深思:有一个未成年男孩,也是因为年轻气盛,不慎沾染了毒品,被拉去强制戒毒,他在里面表现较好,两年后回归家庭和家人团聚。可等他回家之后才发现,早在事发之时,他的爷爷、爸爸先后因为孩子吸毒的事情被气死,妈妈也常住医院,家中只剩下年迈的奶奶,吸毒曰经让他家破人亡了。

“小学的孩子听不懂大道理,那就要生动的故事,因此这个故事被我们编成了小品,在每个学校巡演,务必让大家印象深刻。”郑有质笑着表示,“表演了这些年,直到负责的五老年纪实在太大,不能再上场了,我们才换成了微视频等方式让孩子们观看。”了解这个故事后,在场的孩子们会沉默、会叹息,也会更加警惕。


在认识了解后远离

2016年,雅安市关工委调研时发现近郊区县内缺少戒毒所,但凡发现吸毒人员,只能送到偏远的石棉县,或者直接送到绵阳去,不利于人员管理,于是上报了此类问题,终于,在名山区新建了戒毒所。

这几年,雅安市一直在争创全国无毒城市。在全市每个县都建有禁毒教育基地,主城区的公园等角落都设有禁毒教育园地,就连公共汽车上都挂着禁毒教育宣传标语,“全市人民对禁毒宣讲的知晓率达98%以上。”让郑有质高兴的是,近三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雅安市每一所学校都是无毒学校,没有一个未成年人涉毒,全市吸毒人员也存在下降趋势。这些成果,离不开市关工委和学校、禁毒办、政法系统的良好协作关系。“比如我们去校内宣讲,如果是检察院的人员有空,那就跟我们一起,加上禁毒办的专员一起到校给孩子们宣讲。大家都认真准备教案,公安那边会给我们提供新型毒品的模型,让孩子们仔细观看,认真辨别。”

这种逼真的模型,到校之后都会引起师生的强烈兴趣,宣讲老师会一边介绍一边提问,加深学生的印象。就连老师都感叹不已:“我从来没见过这些东西,感觉学到了很多知识。”

比起小学,雅安对市内中专、职业院校学生的禁毒教育抓得很紧,因为曾经出现过真实案例。几年前,市内一所职业学院整个寝室的男孩都在吸毒,警察刚发现时以为是个别现象,侦查之后才发现整个寝室都“互相吸毒、互相包庇”,他们查询到其中一个男孩的银行卡资金流量随时都在百万上下,竟然是因为家人贩毒,通过他的银行卡来过账。市关工委法治团的五老知道后专门去进行宣传教育,考虑到大家都是学生,加上还没上瘾,认错态度也比较端正,因此只是让他们强制戒毒,暂时没有进行刑事处理。

正是这一个个真实案例,让雅安市关工委感受到禁毒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感,在青少年禁毒教育的宣传及预防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让青少年认识毒品、了解毒品、远离毒品。”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前进

“消除社会隐患、让我们的民族更加健康。”谈起禁毒教育的意义,郑有质掷地有声。她对涉毒行为深恶痛绝,因为她曾亲眼见到前途大好的青年从云端跌落,毁了整个家庭。

几年前,雅安当地一名干警因为工作出色,被调去担任“第一书记”,后来又升任乡镇党委副书记,30岁出头的年纪,正是大展宏图的时候,却染上了赌球的恶习,并在输光大量家产之后,想尽办法“回本”,因此容留他人在家吸毒,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目前还未出狱,前途尽毁。

“赌博是万恶之源,涉毒毁了一切。”谈起那个青年,郑有质有惋惜,也怒其不争。

禁毒教育离不开法治教育,离不开五老的热心参与和执法部门的支持,更离不开寓教于乐的多彩形式。雅安市各学校通过邀请五老进校宣讲,法治副校长以案讲法、关工委艺术团进校表演法治节目外,还开展以“法治宣传月”“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学宪法讲宪法”等为主题法治教育系列活动,在元旦节、青年节、国庆节、禁毒宣传日、宪法日等法治宣传时间节点,开展“五个一”活动,通过一次禁毒知识宣讲,一次主题班会、一次知识竞赛、一次征文比赛、一次文艺汇演,法治手抄报等形式,组织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法治实践活动,公安、检察院也通过制作微电影、微视频到学校开庭审案等方式,和关工委联合到学校播放,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禁毒教育本身就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全社会重视、相关部门打好配合战。”郑有质表示。雅安的禁毒教育成效喜人,但要坚持下去,让全市杜绝毒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更多不畏艰难的“勇士”,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冲锋、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