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通江师生正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两位老人送来红包,咋回事? | 推荐单位 | 四川日报 |
作 者 (主创人员) | 陈婷 | 编 辑 | 何勇 |
刊播单位 | 川观全媒体 | 首发日期 | 2021年5月25日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川观新闻APP | 作品字数 (时长) | 635字 |
作品评介 (120字以上) | 本文记录了两位老人在学校师生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时候送来红包的事,反映了通江县五老志愿者心系青少年成长,倾情为立德树人事业奉献的精神。文章从学校师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背景切入,描写了两位老人送红包的前因后果,营造出强烈的冲突感,读来引人入胜。 | ||
采编过程 | 记者从巴中市关工委得到了这条新闻线索,经过补充采访,还原事实经过,形成了这篇文章。 | ||
社会效果 | 本文发表后,得到很多网友转发收藏,数百网友在文章后面留言对两位表达敬意,以及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心愿。文章还被被人民网等媒体转载。 | ||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2年 月 日 | |||
超长作品特别推荐,总编辑签字: |
https://cbgc.scol.com.cn/place/1394471
近日,巴中市通江县至诚镇药洪小学组织全校师生赴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上午9时许,正当近百名师生坐上专车准备出发时,两位老人走上前交给校长王明青两个红包。
这两位老人,一个是老党员、退休教师苟先荣,他的红包内有3000元钱;另一位至诚镇关工委执行主任雷太明,代表镇关工委送来了2000元红包。“这是我们五老的一点心意。”两位老人说。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5月初,至诚镇关工委组织五老骨干赴药洪小学开展春季捐资助学活动时,了解到该校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拟定于5月中旬组织全校师生赴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进行党史学习教育,但学校与陵园相距40多公里,要让小学生徒步前往难度很大,而由于学校经费紧张,租车前往也有难度。苟先荣、雷太明等五老决定帮帮学校,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上午10时10分,师生们走进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聆听解说员讲述红军的故事,在铁血丹心雕塑前举行新队员入队宣誓仪式,教师党员在红军烈士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在红军烈士集墓和红军烈士散葬墓区前,师生们开展了“我为烈士陵墓捧上一捧泥土”“我在无名烈士墓前栽束花草”、“我为英烈唱支歌”、“我向英烈说句心里话”等活动,缅怀革命先烈。
“今天,我不仅听到了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也看到了两位爷爷的义举,觉得深受感动、深受教育。我一定要追随先辈们的足迹,现在刻苦学习,磨炼意志体魄,长大后为党为祖国作贡献。”该五年级学生陈宇馨在英烈纪念墙前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