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扎根乡间的点灯人 | 参评项目 | 新闻专栏 | |
作 者 (主创人员) | 古仁田 | 编 辑 | 文字系列(连续、组合)报道和广电作品不另报编辑 | |
刊播单位 | 关爱明天 | 首发日期 | 2023年7月27日 |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2023年08月刊,总第164期 | 作品字数(时长) | 2784 | |
作品 评介 (120字以上) | 市五老宣讲员古仁田同志从深刻记忆里选取了一个扎根乡间的“点灯人”形象,将他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通过对过去艰辛教学条件和后续影响的深入刻画,展现了“五老”代表不畏艰辛、甘于奉献的志愿者精神。呼吁青年一代要时刻牢记,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以赵老师为榜样,坚守信念,勤奋学习,为实现个人梦想而努力的同时不忘初心,不忘历史,接续奋斗,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整个作品内容丰富,故事引人深思,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 |||
采编 过程 | 约稿 | |||
社会 效果 | 弘扬了“五老”志愿者不畏艰辛、甘于奉献的精神 | |||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4年 月 日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长河波澜壮阔,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创造了今天的中国。”他还强调:“中国共产党百年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历程何其艰辛又何其伟大。”
百年前的中国积弱积贫,深受“三座大山”压迫之苦,饱受百年耻辱之痛。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在那时的宜宾市南溪县,学龄儿童97%没有条件去上小学读书。但有这么一批先驱,意识到“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一位位扎根乡村的人民教师,无愧国家、无愧历史、无愧人民,以青春年华,谱写了一篇篇动人华章。
扎根乡村
甘当 “破庙”点灯人
南溪自古有“万里长江第一县”美誉,拥有1500多年的建城史和长江上游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古城门。孕育了五粮液鼻祖邓子均,革命先驱孙炳文,兵工泰斗、统战功臣刘鼎,书法名家“字妖”包弼臣等历史文化名人。开国元勋朱德元帅也曾在南溪生活七年之久。但解放初期的南溪,虽不乏知识分子,但也有不少人目不识丁。在那时,一个县就有十几万名文盲需要扫除,数万名学龄儿童需要入小学读书,全县却仅有270名中小学教师。
面对困难,这些教师勇毅地挑起了振兴教育的历史重任。他们白天在民房、破庙里教学子,晚上打着火把走村串户去扫盲,连灯笼都没有,何其艰苦,却乐在其中。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作灯,拨开迷雾,照亮出一条康庄大道,指引了一批批学子奋发向前,改写了南溪广大青年学子的前途命运。赵文刚老师,就是其中一员。
1956年,南溪施行的是公、民办“两条腿走路”办学方针,村村办民办学校。刘家镇大庙村的党支部书记找到正在公办学校代课的年仅十八岁的赵文刚老师,希望他回村开办学校。当时,适逢公办代课教师可以转为正式公办教师,回乡当民办教师,就意味着要放弃这个机会。可面对村里几百名学龄儿童急需入学的现状,“两难”之下,赵文刚实难放下全村群众的渴求,毅然决定回乡办学:哪怕再苦再累再清贫,也要把大庙村小学办起来,让百姓娃们求学有门。
乡间耕耘
孤灯一盏谓何求
赵文刚回到家乡创办学校,谈何容易:学校办在哪里?当时,真是“一无所有”。好在大庙村有座破庙,那就把学校办在破庙里,取名“大庙小学”吧。他垒起石头当书桌和凳子,没有黑板,就搬来立柜,在门板上书写。
学校办起来啦——百姓娃儿背上书包来到这里,求学于赵文刚老师门下,开启了人生的启蒙教育。
那时候,民办老师是六天教书一天种田。赵文刚白天在破庙教学,晚上在煤油灯下备课画圈,每月工资仅有五元钱。他既当教师又任校长,一息承肩,在极清贫的民师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六年。1992年,赵文刚优转为公办教师。教师身份变了,但心系大庙村小教育的情怀永远不变,他仍坚守在办学条件相当简陋的大庙村小。
农村的乡间小道,一遇雨天,道路泥泞,一出门,黄泥巴便会裹满裤腿。几十载严寒酷暑,赵文刚风雨无阻地奔波在乡村教育的崎岖山路上。他和“大庙小学”,成了照亮大庙村民的那盏明灯。
这盏明灯,就这么在“破庙”亮了几十载,不仅照亮了大庙学子坎坷的求学之路,还引燃了刘家镇的教育星星之火。
桃李不言
乡村教育谱华章
2017年九月,赵文刚荣获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乡村学校从教三十年”荣誉证书。这本厚重的荣誉证书实至名归——赵文刚一生清贫,却桃李满天下。他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出了乡村教育的动人篇章。
远在湖南长沙解放军科技大学工作的教授、师级研究员罗锦清,每次只要回老家探亲,必去拜见恩师赵文刚。师生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罗锦清曾饱含热泪地说:“成为赵老师的学生,是我一生的大幸,恩师改变了我的人生。”后来也成为大庙小学民办教师赵文刚的学生宋洪久,也深情说道:“我能从小学读到初中,得益于赵老师的谆谆教诲。他是我一生最敬重的人。”
是啊,五十年来,赵文刚老师照亮了大庙村一代又一代贫苦百姓儿女的人生之路,用辛勤和汗水书写了“人民教师”的风采。实属平凡而伟大,清贫却富有!
珍惜当下不负青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让我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这段话,既是对像赵文刚老师这些平凡人物的精神的最好诠释,也是对我们青少年朋友的最好鞭策。
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写道:“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青少年朋友们,你们是国家的未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希望。党和人民对你们寄予厚望,振兴民族的历史重任终将落在你们每个人的肩上,任重道远。
作为祖国的下一代,如今,你们出生在生活在一个幸福和平的时代。当我们享受到现在良好的教育条件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倍加珍惜,不能忘记那些为我们付出的人。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像赵老师一样默默奉献的时代先驱。是因为他们的“放弃”和自我牺牲,他们以凡人之躯肩负起时代重任,用青春与汗水谱写了无数壮丽的篇章。
孩子们,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坚定的爱国情怀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我们要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勇于担起社会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一定一帆风顺。有可能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坎坷曲折,但我们要时刻牢记:“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积跬步,可至千里。只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也能够像赵文刚老师一样,将个人理想和目标融入国家发展与人民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要时刻牢记,只有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才能更好地继续前进。让我们以赵老师为榜样,坚守信念,勤奋学习,为实现个人梦想而努力。同时不忘初心,不忘历史,接续奋斗,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古仁田系宜宾市、南溪区关工委五老宣讲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