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讲党史

日期:2024-06-20 16:32:00 来源:本站 浏览:2009次


第十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五老讲党史

参评项目

新闻专题

  

(主创人员)

张杨、赵季鸣、杨佳明、崔翔宇

   

张杨


刊播单位

四川广播电视台

首发日期

2023年7月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妇女儿童频道

《金熊猫说教育》

作品字数(时长)

宜宾篇:12分30

遂宁篇:17分26

作品

评介 (120字以上)

“五老讲党史”新闻专题片以“老少同声颂党恩,携手奋进新征程”为主题,与中国关工委举办的“全国青少年游基地、学党史”活动相结合,带领小营员们走进宜宾赵一曼纪念馆、蓬溪旷继勋纪念馆。在“五老宣讲员”王前生、肖太泉的讲述中,一起回望革命历史,聆听红色故事。小营员们以参观体验、实践锻炼、互动问答等多种模式,“对话”英雄,感受历史,缅怀先烈。

节目发挥 五老的独特优势,从青少年的实际需求出发,正确引导广大青少年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早日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作出贡献。

采编

过程

团队深入宜宾、遂宁当地调研,精心策划,并与五老宣讲员紧密合作,深入探讨他们的宣讲内容和风格,同时结合小营员们的特点和需求,撰写文案。力求通过鲜活的历史故事和生动的讲述方式,将党史知识传递给青少年。

在拍摄过程中,我们注重捕捉小营员们的真实反应和情感变化,通过他们的视角展现革命历史的厚重感和红色故事的感染力。同时,我们也注重运用多种视听手段,如航拍、特写等,营造出庄重而富有感染力的氛围。

后期剪辑中,我们精心挑选素材,节目内容紧凑而富有张力。同时,我们也注重视频资料的选择和处理,力求使视频展现更为丰富、贴切,为观众带来更加深刻的视听体验。

最终,“五老讲党史”新闻专题片以其深刻的主题、生动的讲述方式和丰富的视听体验,成功吸引了广大青少年的关注和喜爱,为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作出了积极贡献。

社会

效果

“五老讲党史”新闻专题片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关注。许多家长表示,通过节目,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党的历史,增强了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节目也激发了青少年学习党史的兴趣和热情,他们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受到了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洗礼。节目

“五老讲党史”新闻专题片充分展现了“五老”的独特优势与重要作用,借独特视角、生动形式及深刻内涵,为青少年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打造了平台,也为推进全社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增添了新的动力与活力。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4    


五老讲党史

   遂宁市关工委副主任  王前生




                                                                                                                                                                                              

同学们好!

欢迎大家来到旷继勋纪念馆。通过参观,我们要了解旷继勋,学习旷继勋,缅怀旷继勋,看他怎样从一个青少年、一个旧军人蜕变为一名中共党员,一个革命先驱,一座红色丰碑。从而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砥砺前行。

请大家看!“旷继勋纪念馆”,这个馆名,是我国十大元帅之一,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可见旷继勋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份量。

旷继勋,生于1897年6月,出生在贵州省思南县的一个贫困家庭。在兄妹较多、生活异常艰难的环境下,他思维活跃、勤学善思,并且随父行医,具有一些文化知识,还练就了一副矫健身躯。

他11岁的那年,有一天,他和他妈妈外出,突然天下大雨,他和他妈妈就跑到一个茶馆的屋檐下躲雨,他看到那些冒着大雨匆匆而进的行人,眉头紧锁,连连摇头。他妈妈就问他:“儿子,你在想什么啊?”旷继勋思考了一会说:“妈。将来我有办法了,我就给每个人发一个斗笠。”茶馆里喝茶的人听到他说的这句话,纷纷说他善良。夸他很有志向。

1916年4月,四川义勇军为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到贵州招募新兵,19岁的旷继勋怀着救国济民之心,不顾父亲的反对,告别新婚的妻子,巧妙的利用一个川剧戏班乘船回川的时机,藏在船舱,顺乌江而下到了涪陵,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并在义勇军解散时,加入了川军赖心辉的部队,成了一名“下等兵”。

旷继勋虽然是一名“下等兵”,但他能文能武,机智灵活,骁勇善战,很快就引起军阀刘存厚的注意,尤其在追捕川西悍匪张申庭的战斗中他一仗成名。

川西悍匪张申庭无恶不作,屡屡犯案,十分凶残,川军部队把他堵在什邡县城的一个破旧厕所里时拒不缴械,口出狂言不停叫嚣。好几名抓捕他的士兵都被他击倒。这时,旷继勋沿着厕所屋檐隐蔽的接近他,瞬间翻越过去飞身而下,大刀一挥将他劈倒。悍匪张申庭被杀的消息一传开,什邡县城的老百姓奔走相告,前来围观。旷继勋也因剿匪有功,直接提升为排长。由于他能力出众,很快就晋升为连长、营长、团长,1928年就已经是第7混成旅代旅长。

旷继勋在旧军队虽然官运亨通。然而,军阀混战,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让他深深感到与自己救国济民的初心相距甚远,国家命运和前途在那里,他陷入了深思。也就在这个时候,他接触到了中共创办的《向导》等进步书刊,也结识了一批思想活跃的有识之士和积极追求进步的官兵,革命思想不断萌发;他效仿黄埔军校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在自己的部队也成立了“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四川分会”,把有进步思想的军人都组织起来,并积极寻找党组织,向党靠拢。

我党根据旷继勋的表现,不失时机的指示重庆地委派遣秦青川、王文鼎到旷继勋部队作报告,开展革命宣传,使官兵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也更加坚定了旷继勋追求革命的决心。

1926年底,在秦青川和王文鼎的介绍下,旷继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时他说:“我想共产党的事业也就是为大众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我旷继勋能够做得到,我说一不二。”旷继勋入党后,采取措施铲除旧军队的恶习,要求每一个士兵都要学习时事政治,学习马克思主义,加强了部队的思想政治建设,使部队实际上是共产党控制的武装,成为中共四川省委扩大四川工农革命的基本力量。

为响应毛泽东、朱德带领的工农红军在井冈山的斗争,旷继勋根据党的要求周密组织,积极筹备,随时准备公开竖起革命大旗。四川军阀也很快就发现了旷部的的革命活动,认定这支部队是“带红色的部队”,下令旷继勋率部队去成都整编,企图瓦解。旷继勋立即识破敌人的阴谋,拒不从命。同时也深深感到,只有武装起义,才能挽救危局。他立即完善了起义计划,决心攻占遂宁,东下合川,进入大巴山创建根据地。同时,指派专人奔赴重庆向省委汇报。并根据敌情的变化,改为攻占蓬溪县城。

1929年6月29日,旷继勋率全旅4000余名官兵,以“打野外”为名,聚集在蓬溪县大石镇牛角沟山梁上,打出“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的军旗,在党代表罗世文进行战前动员后,旷继勋庄严宣布:“为工农利益而斗争,反对军阀剥削,争取人民解放,武装起义”!

起义军在6月30日凌晨多路攻击蓬溪县城,经过4个小时的激战,消灭了守军之敌攻克了县城,成立了西南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蓬溪县苏维埃政府,中华大地,诞生了又一个红色政权,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热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土化的进程,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为我党我军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军政领导人才。

同学们,在那个白色恐怖的年代,我们的革命先辈不计个人得失,不惧自己生死,那种坚强,那种决心,那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怎能不让我们肃然起敬。

同学们,这里就是牛角沟,当年,起义部队就聚集在这里。你们知道起义部队“红飘带”和玉米铜钱的故事吗?那,爷爷就给你们讲一讲:

蓬溪起义前夕。为了区分起义部队与周边反动军队,起义部队决定以红布做标记,让指战员每个人身上都有一条红飘带。而这时部队红布不够,又买不到,怎么办呢?恰逢牛角沟附近有一户村民办喜事,于是,旷继勋就和这户人家商量,借婚嫁喜庆打掩护,完善作战计划,这户人家也毅然争出新人的红色嫁衣,撕成一条条红飘带,拿给起义部队作记号。

同学们,正是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起义之举,顺利成功!

玉米铜钱的故事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蓬溪起义后,部队按计划向川东挺进,行军途中由于粮食供给不足,只能靠地里成熟的玉米充饥。而部队的行踪又必须保密,不能及时找种玉米的老乡购买。红军又绝对不能损害群众的利益,于是决定,掰一个玉米,就在玉米秆上卡一枚铜钱。严明的纪律让人民信任红军,拥护红军。当年红军卡在玉米秆上的一些铜钱,被当地老百姓保存起来,成了珍贵的纪念品,旷继勋纪念馆里面,就展出了几枚百姓捐献的物品。

1929年底至1932年12月,旷继勋南征北战,先后担任红六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军长,鄂豫皖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军事总指挥,川陕临时革命委员会主席,为开辟巩固多个革命根据地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是一个杰出的红军高级将领。

1932年底,旷继勋针对张国焘的错误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张国焘表面接受,却暗下杀心。不久,他抓住旷继勋为争取国民党部谢德堪率部起义的开导信件大做文章,以“国民党改组派”、“右派”等莫须有的罪名逮捕了旷继勋,在1933年6月将旷继勋秘密杀害于通江县洪口场。一代将星就此陨落,时年36岁。

1937年2月,毛泽东主席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红四方面军一案,错误的是张国焘,……对张乱杀的旷继勋……同志应予平反,……旷幼勋同志是好同志,被张国焘迫害,应作烈士待遇。”2009年,旷继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旷继勋蓬遂起义》的电影。也于2011年2月上映。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今天的蓬溪,在旷继勋战斗过的地方,红色景点遍布,成为旅游热点。旷继勋的优秀品质和坚强的党性,激励着老区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同学们,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缅怀是为了更好的奋进。学英雄,见行动,象革命先烈那样去努力学习,把学校、家庭和社会,当成我们梦想的蜉化器,追梦的推进剂,圆梦的发动机,先辈的英雄事迹让我们感悟,有一种永恒,那怕它逝去,但它能感动你我一生;有一种伟大,那怕它平凡,却能在人们心目中,耸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同学甲)观看了旷继勋烈士的事迹,让我想到,时代需要先进分了,祖国需要建设栋梁。我一定好好学习,增强本领,在奋斗中传承红色基因。

(同学乙)寻访先辈足迹,学习先烈事迹,在先烈精神的激励下,胸怀大志,坚定信心,扬帆起航,做一名合格的革命事业接班人。

(同学丙)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既在老一辈,更在我们这一代。我们要象旷继勋那样。立英雄之志,行感恩之实,勇于担当,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