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幅画:一双手托着一轮火红的太阳,背景是一片灿烂夺目的绿色。那轮火红的太阳代表着我们的未来,夺目的绿色代表着青春,而托起青春的那双手,一只是知识,另一只手就是一个人的品德。画的寓意就是托起明天的太阳。
深学领悟,肩负历史重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博大精深、立意高远,我们要原文学、通篇学、系统学,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确保学懂弄通做实,入耳入脑入心,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的重要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宜来叙视察的重要讲话精神相结合,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关心下一代工作。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托起明天的太阳,是我们党肩负的历史重任。
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立德树人、助弱帮困、固本强基是关工委的三项任务,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是夯实理论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要求青少年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领悟马克思主义原理,不断增强自身理论素养,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成长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二是强化阵地建设。学校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基础阵地,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育人阵地和叙州区革命烈士纪念馆、赵一曼故居、郑佑之故居、刘华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要积极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进校园”“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红色文化进校园”“党史知识进校园”“普法知识进校园”等寓教于乐的活动,对广大青少年进行党史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是发挥资源优势。叙州区(原宜宾县)是革命先烈的故乡,有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川南党组织创始人郑佑之、中国工运领袖刘华等。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突出“弘扬先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主题的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孩子们积极弘扬先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在思想上树立良好的品德,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国情怀,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叙州区观音镇初级中学,遵循培“立德树人”根、铸“三心教育”魂的育人理念,即对学生进行诚信心、责任心和感恩心教育,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三心”德育教育,达到学生潜移默化培根铸魂的育人效果。
叙州区建国实验小学,弘扬秉汤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构建“红韵、立德、书香、树人”的课程体系,打造“红韵书香”校园文化,开发“红色故事、红色研学、每周一剧”等红韵课程,开展“唱红歌、观红影、读红诗”等红色活动,有效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阅读思考的综合能力。
叙州区凤仪乡是叙州区少数民族集聚地,凤仪乡中心学校创新育人理念,提出积极探索校本特色课程与传承苗家文化有机融合,形成了金凤凰合唱团、苗绣工作坊、韵律芦笙、竹竿舞、《白毛女》情景剧等独具苗汉融合的凤仪特色社团文化。
四是发挥五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广大“五老”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叙州区积极发挥五老的余热作用,为青少年茁壮成长培根铸魂。叙州区五老均是德高望重、多才多艺的行政干部、教师队伍退休人员,他们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先后编印了《赵一曼的故事》《红色经典,铭诸肺腑--宜宾县“阅读红色经典,抒发爱国情感”优秀征文选集》《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英烈风骨--宜宾市叙州区立德树人宣讲教育读本》等书籍发送到各中小学校,系统介绍赵一曼等先烈“勤奋好学,信仰坚定,爱国奉献,气节高尚”的革命精神和斗争事迹,对青少年进行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小树立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思想,发奋读书,早日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五是搭建关爱平台,充分发挥好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和社会关爱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四川省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九彩虹作用,加强与叙州春霞协会、恒善义工、金江义工等社会关爱组织的联系,共同发力,增加服务功能,丰富教育活动内容,提升社会教育实践活动能力,不断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在预防女童性侵、儿童溺水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更好的服务于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不负重托,谱写时代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培育时代新人,使命光荣。我们要把关心下一代事业,作为崇高的事业,光荣的使命,急青少年所急,帮青少年所需。家庭要对青少年进行家风家训教育;学校要对青少年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各级基层党组织要坚持关心和关爱困难家庭子女和留守儿童的培养和教育;社会要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诚信道德准则,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托起明天的太阳,是党赋予我们的时代重任,不仅是关工组织的重任,更是全社会的重任,全人类的重任。用心用情用力抓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篇章。
来源:宜宾市叙州区关工委办公室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