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珙县关工委:“四个深化”扶困关爱助学

日期:2024-09-20 浏览:1250次


近年来,宜宾市珙县关工委深化统一领导、宣传动员、规范管理、延伸关爱(四个深化)开展以“扶助成长成才·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的扶困关爱助学活动。对困境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等开展经常性、跟踪扶困关爱帮扶,扎实推进了珙县关工委扶困关爱帮扶工作高质量纵深开展。


深化统一领导


珙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每年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和县委组织部都多次专题听取县关工委工作汇报,专题研究结合珙县实际开展扶困关爱工作。由县委领导召集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召开扶困关爱工作会,明确要求各乡镇负责本辖区内的所有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群众的捐资动员工作,县直各部门(各单位)负责所管辖的企事业单位的捐资动员工作,行业主管部门(单位)负责省、市直属国有企业、县管企业的协调落实工作。珙县统一募集助学资金,统一关爱帮扶范围和标准,统一时间划拨到受助学生账户。同时又认真、细致区分不同受助情况,务实开展关爱帮扶。


深化宣传动员


珙县关工委制作了《栋梁工程扶困助学倡议书》通过珙县电视台、珙县发布、广场LED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媒介、多方式、多视角开展宣传动员,扩大群众知晓面,提高认识,形成共识。结合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在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的会议和乡村文化活动中开展扶困助学宣传动员;在机关单位的职工学习和主题党日活动中进行捐资助学宣传倡议。县关工委分别召集主要的行业主管部门、重点乡镇、重点企业等召开工作推进会,进一步强化组织宣传、发动、组织工作,对捐款情况实行及时公示,各镇(乡)、村(社区)、机关单位也在本镇村、单位认真做好公示,接受捐资人和社会监督。珙县扶困关爱助学活动先后在中国新闻网,四川文明网,四川新闻网,关爱明天、宜宾电视台、宜宾日报、宜宾新闻网等发表报道。在全县形成良好的捐资助学社会氛围。


深化规范管理


机关和企事业捐款,县关工委出具规范的捐赠票据;个人捐款,县关工委向捐款人颁发《捐款证》。在对困难学生的申报资料的审核中,乡镇党委、政府和关工委严把第一道关,县关工委每一份资料都经过专人审核、专人复核两次把关。县关工委多次召集教体、民政、残联、农业农村等部门集中会审,严谨对待每一名学生。珙县关工委组织力量常年开展对全县困境学生家庭开展逐户入户走访,尤其针对建档立卡脱贫户、低保户、残疾人证件有争议、重大疾病医疗证明不完整等情况开展走访。实现全覆盖,确保“两个不遗漏”:一是不遗漏一名符合受助条件的困境学子;二是不遗漏一名大学新生因困境不能入学。在入户走访核实待助学生及其家庭情况的同时,抓好为即将升入大学的新生讲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青年学生意志,为将来报效祖国,感恩社会,回馈家乡打下政治思想基础。


深化延伸关爱


珙县连续两届举办“强国有我,扬帆起航”集体升学礼暨珙县栋梁工程助学金集中发放启动仪式。县委书记致辞,县委、县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和县委组织部(县关工委主任)参加集中发放仪式。启动仪式上组织大学新生及参会家长集中宣誓,承诺不举办“谢师宴”“升学宴”,树立尚俭戒奢,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同时表彰优秀引进人才及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兑现安家补助、绿卡服务、工作室建设补助、人才公寓补贴等政策资金。通过集体升学礼与优秀人才表彰相结合的形式,传递金榜题名时以隆重仪式送出去,学成之日以优厚政策引回来的育才、重才理念。珙县光工委通过长期深入走访调研得知——有一些家庭仅仅依靠县里的“栋梁工程”新生入学资助是远远不够的,还有一些留守儿童、困境学生急需关心帮扶。珙县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开展了“共护成长·珙童花开”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结对关爱帮扶活动;珙县关工委等部门创新实施“1+6+1”精准结对帮扶机制,(“1+6+1”品牌即:“1”指1个县级未保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6+1”指1个爱心家庭+1个爱心邻居+1个爱心伙伴+1个爱心组织+1个爱心基金+1个爱心工作队共同结对帮扶1名儿童。)打造具有珙县特色的儿童成长保障和关爱服务品牌,实现“学业有教、监护有情、生活有爱、健康有保、安全有护”的关爱目标。珙县关工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发了《关于开展“扶助成长成才·培育时代新人”爱心帮困助学活动的通知》,对困境在读研究生、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开展多形式、多措施地关爱帮扶。对特别困难的学生实行全程跟踪帮扶,直至学业结束。


来源:珙县关工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