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雨城区关工委采取“三大举措”扎实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日期:2024-11-14 浏览:915次


近年来,雅安市雨城区关工委聚焦立德树人工作,围绕开展常态化宣讲、建立家校社协同机制和发挥教育基地作用三个方面,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


图片1.png


开展常态化宣讲活动,扎实筑牢青少年思想根基


雨城区关工委充分利用区内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组织宣讲团走进青少年队伍,围绕党的理论知识、党史、国家新形势政策及各类奋斗故事等内容开展宣讲和面对面交流活动。


以“学生喜闻乐见,接地气受欢迎”为基本原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贴近青少年群体实际,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宣讲效果成效显著。坚持深入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红色故事进校园”等主题教育,积极引导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春节等重大节日,组织各级关工委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引导青少年认知传统、尊重传统、弘扬传统,增进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举办“老少同声颂党恩·携手奋进新征程”四川省万名青少年夏令营活动,通过上党课、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绿色发展教育实践基地等形式,让青少年磨炼意志、体验集体生活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组建“银龄”宣讲团,充分发挥老同志在教育引导青少年方面的优势作用,先后深入镇村、街道社区和学校,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宣讲30余场次,及时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传达到广大“五老”志愿者和青少年之中,用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青少年培根铸魂,宣讲活动覆盖“五老”700余人、青少年1500余人。联动相关部门将法律知识带进学校、社区,将发生在学校周边、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件与禁毒知识相结合,让学生直观了解各种新型毒品及毒品犯罪的危害性。围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主题,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到学校上法制课,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等法律知识。去年以来,全区各级关工委组织开展了《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禁毒法》等法律知识宣讲30余次,参与青少年8000余人次。 


建立家校社协同机制,合力营造青少年育人环境 


雨城区关工委积极开展规范化家长学校创建,筑好青少年成长环境。加强区属各学校组织机构建设,成立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完善家长学校考勤管理等系列制度,做到“孩子入学、家长入校”,加强家长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以班主任为主导,专兼职结合的家长学校教师队伍和22名在法律、教育、心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士以及“五老”志愿者构成的雨城区家庭教育讲师团。用好《父母课堂》《家庭教育与校外辅导资料》《一月一读》和自主开发的家庭教育校本教材等4类教材;突出“家长班级教学制”,通过“家长微信”“案例教学”“经验介绍”“家长沙龙”等方式督促、激励、指导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开展多种特色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促进家校联动。成立雅安市雨城区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验区“家庭教育讲师团”,积极开展各校家长学校培训、教师家教专业培训、家庭教育个性化指导、家庭教育专业知识讲座、学生咨询等义务服务指导,为家校互动良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针对问题青少年,区关工委家教团会同市区法治团、爱康医院和康藏路社区,共同研讨护航未成年人成长工作,开展主题家庭教育报告会30余场次,社会反响强烈,教育效果显著。


发挥绿色发展教育基地作用,不断提升青少年实践能力 


雨城区关工委紧紧围绕全市加快绿色发展示范市建设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深化“立德树人”教育工作,加强对青少年绿色发展理念的培育,把绿色发展作为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青少年绿色发展实践教育基地,拓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载体,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的理念。截至目前,雨城区已创建市级青少年绿色发展实践教育基地3个,区级青少年绿色发展实践教育基地2个,累计开展活动50余次,覆盖青少年3000余名。通过看、听、做等亲身体验,促进青少年们增长知识,体会到劳动带来的乐趣,提高了科学素养,丰富了课外生活。区关工委定期对各基地进行督促指导,让基地要在体现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挖掘亮点和特色,做好课程设计,确保活动开展常态化。通过绿色发展知识讲授、体验教学、现场观摩、实践模拟等多种方式,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提升社会实践能力,让基地成为学校开展劳动实践课程的重要场所,成为大力开展青少年绿色发展实践教育的重要阵地。


来源:雅安雨城区关工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