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遂宁市船山区关工委聚焦全区240名残疾青少年的生活学习需求,围绕心理重树、教育助学、生活解困三大主题,主动牵手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探索、多措并举,有力推动关爱残疾青少年工作走深走实。近三年共募集捐款12万余元、捐赠衣服500余套、发放助学金73.2万元、开展慰问30余次、开展心理咨询60余次……这是船山区关爱残疾青少年的“成绩单”。
情满船山特校 爱洒儿童心田
今年六一前夕,在船山区特殊教育学校的申请下,区关工委根据智培学生群体的实际需求,投入资金3万余元,为221名在校学生每人捐赠了一套夏季运动服,不仅给孩子们带去了节日的体验,更让特校师生感受到党委政府对残疾人群体的高度重视。孩子们用手语操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并表演了手语舞《感恩的心》。区关工委执行主任邓建华对校长翟志强说“希望老师们付出像父母一样的爱,关心残疾学生,让他们在爱的怀抱下健康成长”。
近年来,区关工委委员彭碧清心系残疾青少年群体,多次主动联系爱心企业捐款捐物,联系爱心企业向船山区特殊教育学校捐赠价值8万余元的三件套衣服215套、体育用品和餐厨用品,现场给十名特困生每人发放了500元的助学金,学生用手语操表示了诚挚的谢意。
“这些孩子尽管身体有残障,但始终能以顽强不屈的姿态挺立在人生舞台。我教得那届高中毕业班16名学生中有11名考上大学,其中4名本科,我真的很为他们骄傲。”船山区特殊教育学校老师晏于清自豪地说。
情系残疾青少年 奉献诚挚爱心
“我们区残联了解你们家的生活难处,将你们家纳入重点关爱对象,各类补贴就高不就低,你要树立信心,勇敢面对生活困难。”区残联理事长刘继业带着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赠物资入户访视安安(化名)时说。安安是完全无生活自理能力的智力一级残疾人,出生不久父母便离异,目前跟随父亲和爷爷奶奶居住在船山区盐市街社区,爷爷因病半瘫在床,奶奶也需长期吃药,家庭收入主要靠父亲在外打工。区残联得知这一情况,主动联系属地政府和卫星桥菜市场管理方,为安安奶奶在市场入口处争取到2个减租一半的摊位卖菜,以补贴家用,进一步稳定其家庭收入。
穿衣吃饭、下楼外出,这些对普通人完全属于本能的动作,对于高位截瘫残疾人来说却难于登天。长期的封闭让很多高位截瘫残疾青年看不到窗外的春光、感受不到社会的能量、体味不到人生希望。为了让这个群体重树生活信心,团区委联合区残联、遂宁蓝天救援队,组织16名高位截瘫残疾人一起到永和家园开展“共赴春之约,携手永和游”踏青游暨学雷锋主题月活动,组织志愿小队与残疾青年参加田园音乐会、爱心圈套、心花怒放等游戏,为残友开展演唱、诗歌朗诵等活动,残友们看得如痴如醉、喜笑颜开。一位残友情绪激动、潸然泪下,说道:“残疾不在身体,残疾躲在心里,这次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满满的温暖,我一定把这种正能量带给身边残友们,认真生活、热爱生活、用心生活”。
情牵“有障”儿童 爱心传递真情
小森和小瑶两兄妹有智力障碍,母亲患有精神病,父亲也有智力障碍,是典型的多残导致生活特别困难户,两兄妹现就读于船山区特殊教育学校,是特校里的“特困生”。从事心理咨询的王阿姨得知这一情况后,在自身经济都不宽裕的情况下,从2017年开始,每月给小森和小瑶两兄妹捐赠1000元,7年来累计捐赠近9万元。
10月24日,遂宁嘉益兴晟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家平,主动到区关工委向残疾青少年捐款1万元。她对关工委工作人员说“今后区关工委慰问残疾困难学生请告诉我,我们公司一同去参加慰问,为人间大爱尽我们的一点微薄之力。”
特殊教育学校晏于清老师告诉笔者“一些企业老板、个体户回馈社会的意识强,他们会主动联系特校,给孩子们送来衣服、书包、学习用具,他们不留姓名,不留电话,不留照片,送了物品就离开了”。这些看似平凡的小善举却彰显了人间大爱,让孩子们在大爱中健康快乐成长。
来源:遂宁市船山区关工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