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巴州区:从“心”出发 为“爱”成长 助力未成年人圆梦新征程

日期:2024-12-12 浏览:761次


近年来,巴中市巴州区水宁寺镇关工委创新推行未成年人诉求“大起底”,以拉网式打捞、清单式管理、持续性帮扶等方式促进诉求实质性化解,确保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质增效。


精准摸排建专档,下好关爱“先手棋”


“我没有病,我屋不缺钱,我屋不要低保,我不要哪个帮……哪个再说我屋穷我就要……”原来是未保站儿童督导员冯华书、天宫村儿童主任张华在走访高三学生周某时,其母亲刘某激烈反对,并拿起扫帚打向冯华书、张华……经进一步走访周边邻居、周某所在学校,发现周某在校表现优异,母亲刘某与父亲离婚多年,随母亲生活,母亲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忧郁症,需常年药物治疗,不能外出务工,家庭非常困难。


水宁寺镇关工委赓即组织民政、学校等职能部门进行分析研判,将其纳入了“金秋助学”对象申报并纳入低保保障对象。


两年来,水宁寺镇围绕毕业季、节假日等重点时段组建专班开展集中排查,在其他时段设置“0827-8689335”未成年人诉求反映热线,全面打捞未成年人诉求。截至目前,已实现辖区6560名未成年人的登记造册,并将有困难的1049名未成年人纳入关工委动态监管,对72名孤儿、事实孤儿、重病重残、特困儿童等4类特殊未成年人实施“贫困青少年成长计划”。


部门联动解难题,共撑关爱“防护屏”


“您好,我今天拿到录取通知书了,但……”8月10日,水宁寺镇关工委接到王某诉求电话。问清缘由,原来是辖区明山村学生王某今年以560分高考成绩成功考入了四川农业大学,因父亲去世,母亲失联,一直处于没人管的现象,经前期走访被纳入困境儿童保障对象,生活费有了,学费却还是没着落。


在了解到王某困难后,水宁寺镇关工委立刻与乡村振兴、民政、残联、学校、团委等镇级部门启动联动机制,对照45条政策清单开展诉求甄别。经过会商为其定制“外找爱心人士帮+内有政策扶”的帮扶计划,将其纳入了“春蕾圆梦·青城助学”和“社会爱心人士帮扶对象”活动,以解决其后顾之忧。


水宁寺镇通过未成年人诉求大起底、大核查、大落实活动,记录在档诉求1837项,对所有诉求进行归口管理,分类建立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两本台账,与乡村振兴办共享878条、与学校共享217条、与民政共享677条信息,不断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水宁寺镇关工委执行主任庞成说道。


持续关爱化诉求,全力护航“成长路”


金银坎村一级听力残疾李某(现年22岁)成功就业巴州区奇章中学,父亲曾有违法行为的付某经“五老志愿者”的心理疏导,被评为了“三好学生”,42名留守儿童在暑期前往父母所在城市团聚,5名困难未成年人被纳入社会“两新组织”志愿者日常陪伴计划,这些是水宁寺镇关工委工作成效的缩影。


近年来,水宁寺镇关工委积极对接各级部门和慈善协会、爱心企业、社工组织等力量,常态开展“助孤帮困”“金秋圆梦•慈善助学”“助残扶弱”“微心愿”等专项行动,通过项目牵引、结对帮扶等方式,累计争取金秋助学、雨露计划、中西部协作项目助学等项目资金148.04万元,363名特殊困难学生学业得以维持;落实低保、临时救助、暖冬慰问等政策性资金127.92万元化解613人助困诉求;推动持续帮扶,李霞、陈诚2名青年家庭农场相继开业。


来源:巴州区关工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