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市中区:“党支部+关工委” 带出互动双赢

日期:2024-12-31 浏览:921次


近年来,乐山市市中区针对一些镇(街道)、区级部门关工委执行主任难找、“关工”队伍有所萎缩的实际,坚持党建带关建,积极探索“党支部+关工委”和机关退休支部书记(委员)与关工委执行主任“一肩挑”的模式,并先后在大佛街道、棉竹镇、苏稽镇和区民政局试行,取得了明显成效。


苏稽镇机关退休党支部率先实行“党支部+关工委”模式,党支部落实一名支部委员担任镇关工委执行主任,实行支部工作与关工委工作同部署 、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同时,吸纳退休支部党员加入“五老”队伍,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发挥余热的舞台,示范、带动广大“五老”在教育引导和关爱保护青少年方面发挥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


该镇机关退休党支部共有退休干部74人,其中有中共党员42名。支部委员会设书记1名,委员2名,由1名委员任关工委执行主任,负责关心下一代和“五老”工作。镇关工委成员由镇党委班子成员、群团组织分管领导,退休老干部,派出所所长,苏稽法庭庭长,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等共11人组成。苏稽镇退休党支部将退休党支部工作与镇关工委工作有机融合。


一是拓展了“日常课堂”学习内容。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和省、市、区“两办”《实施意见》以及中国关工委、省、市、区关工委相关会议、文件精神,关工委相关知识等列入党支部学习内容,让“关爱之声”进入到了退休支部的“三会一课”之中。


二是从组织上为“五老”搭建起服务青少年的平台。注重做好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从工作到退休再到“五老”志愿者的无缝对接,使关工委真正成为退休后老同志发挥余热的首选岗位,有效减少了中间环节。


三是找到了党支部工作的着力点。充分发挥“五老”在青少年立德树人教育方面的优势,“五老”志愿者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高度,深入全镇各中、小学、幼儿园,持续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老少共筑中国梦”等主题教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讲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讲好爱国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


四是扎实开展助弱帮困。党支部与关工委联手,持续开展“金秋助学”“暖冬慰问”“春蕾计划”等活动,将党支部开展的“党建引领,我为群众办实事”与关工委开展的“助弱帮困”有效衔接,“同炒一盘菜,各敬各的神”。2015年5月20日,该镇境内的乐山市十二中学七年级二班13岁的谢一民同学像往常一样起床做早饭,不慎引发了夜晚泄漏的液化气爆燃,造成其面部、双手裸露部分深二度、深三度烧伤。伤情传来,镇关工委在第一时间向全镇发起了向谢一民同学捐款的倡议。上千份《倡议书》发出后,全镇党员干部、学校师生、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解囊相助,累计捐款达10万余元,有效地解决了谢一民的住院治疗所需费用。该镇程扁村二组的杨海鑫,当年15岁,在乐山市十二中学读初三。她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也改嫁沙湾区农村。她只好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76岁的爷爷患有肝病,从2014年起经常住院。74岁的奶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基于以上原因,该家庭被市中区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杨海鑫2020年7月毕业后,上高中的所需费用咋办?就在杨海鑫一筹莫展的时候,区、镇关工委成功牵线苏稽古市香跷脚牛肉馆业主张谦与杨海鑫“一对一”结对资助:“每月资助生活费1000元,并负责杨海鑫以后上高中、读大学所需全部费用,直到她完成全部学历;每年另给予添置衣服所需费用”。这,帮她彻底解了忧和愁。2020年6月17日下午,张谦和老公程向军在区、镇关工委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了杨海鑫家中,详细了解其学习、生活情况,并将当月1000元生活资助金和400元衣服添置费亲自交到了杨海鑫手中。张谦告诉她:“我有两个儿子,没有女儿,今后我就把你当成是我的女儿一样,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你尽管说,‘妈妈’一定会尽心尽力帮助你”。张谦这番发自内心、感人肺腑的话,让杨海鑫激动得当场落泪。“干妈”“干爹”,脱口而出。杨海鑫表示:一定好好学习,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长大后,为祖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不辜负干妈、干爹和所有好心人的帮助和希望。灵官村8组的李忧(父亲李仁忠,因癌症死亡,母亲王小英聋哑人)几年前高考被东北林业大学录取,就在她一度为入学费用伤透脑筋之时,镇关工委积极向上汇报,最终让李忧获得了当年的高额资助。今年刚毕业,李忧就考上重庆江津区的国家公务员。“如果当年没有区、镇关工委的资助,读大学对我来说就只是个梦想,要当上国家公务员更是连想都不敢想”。李忧兴奋地说。今年8月底,该镇关工委又对考上四川大学、但家庭经济困难的永和村1组的唐佳慧进行了入户看望并送去了3000元资助金,让她顺利跨进了大学校园。“党支部+关工委”,让唐佳慧、李忧这样得到关爱、资助的孩子还有不少。近些年来,该党支部与镇关工委一道开展关爱“三童”慰问就达251次,共慰问了843人(次),慰问物资累计价值16万余元。


五是“老有所为”助发展。“党支部+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积极为境内省道215线、大学城、古镇风貌提升等重点项目提供智力和经验支持。围绕镇党委中心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和建言献策,近年来,提出强化集镇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意见建议20余条。参与基层治理中,帮助小区成立小区业主委员会,日常参与小区保洁维护、垃圾分类、绿化修理、纠纷调解、车辆乱停乱放整治等小区自治活动20余次,调解矛盾纠纷10余件。为苏稽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五老”智慧和力量。


该镇“党支部+关工委”模式的实施,有效实现了党支部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双赢。2023年12月13日,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局及《晚霞》杂志社在苏稽镇调研时,对该镇机关退休“党支部+关工委”的模式、做法及取得的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今年“七一”前夕,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中共四川省委老干部局对第一批全省“六好”离退休干部示范党支部予以通报表扬,其中乐山市市中区苏稽镇机关退休党支部榜上有名。2024年6月27日苏稽镇机关退休支部被市中区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24年6月被苏稽镇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24年10月23日,眉山市组织部、市委老干局对苏稽镇机关退休“党支部+关工委”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受到好评。苏稽镇关工委先后被市、区关工委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被区关工委评为“优秀‘五好’基层关工委”。近日,在乐山市市中区召开的七部门关工委联席会上,会议特邀苏稽镇机关退休党支部委员、镇关工委执行主任王元金作了经验介绍。


该区关工委大佛街道、棉竹镇、苏稽镇和区民政局探索“党支部+关工委”和机关退休支部书记(委员)与关工委执行主任“一肩挑”的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党支部+关工委”有利于配强关工委领军人物。退休党支部书记(委员)往往是经支部全体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的,一般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较强的工作能力、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一定号召力、影响力、凝聚力。一般不会出现想干就干,不干就搁担子走人的现象。“党支部+关工委”,可以以党支部的名义动员更多的老党员、老干部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让他们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发光发热。


“党支部+关工委”,有利于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人数众多、覆盖面广、结构合理、扎根基层、富有活力的“五老”队伍。在机关,每年都有人员退休且是源源不断。退休后,他们随即进入退休支部,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老干部活动,动员他们加入“关工”队伍,让他们“老有所为”,不仅可以发挥他们的余热和才能,还能很好地落实事有人干、责有人负的要求和“五老”志愿者登记制度,建设“五老”数据库,推进“五老”工作室建设。


“党支部+关工委”,有利于进一步落实“党建带关建”。作为退休党支部书记(委员),必须首先抓好党的建设,同时用党的建设带动关工委建设;作为关工委执行主任,也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关工委的建设,用关工委建设检验党的建设成效,二者相互促进,推动工作,实现互动双赢。该区民政局实行“党支部+关工委”后,关工委执行主任发挥部门职能优势,整合相关资源,实行党员与困难儿童“一对一”,利用“六一”、春节走访慰问结对困境儿童、事实孤儿,真正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了实处。大佛街道、棉竹镇实行“党支部+关工委”后,关工委执行主任调兵遣将更有力度,真正“有人办事”,镇、街道关工委工作多年来一直处于全区11个镇、5 条街道的领先位置。


“党支部+关工委”,有利于“有钱办事”的进一步落实。目前,机关退休支部书记每月有200元补贴,委员也有150元,退休人员有800元/人年活动经费。“党支部+关工委”后,镇、街道每年有3万元关工委工作经费,可以为活动开展提供可靠保障。加上“对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给予适当经费补助,因工作产生的差旅、交通、通信、误餐、图书资料等费用按规定在各级关工委经费中列支。在春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或老同志生病住院时,对‘五老’中的骨干、先进典型、生活困难对象进行看望慰问”,可以有效地引留人心,稳定队伍。


“党支部+关工委”,有利于关工委工作和活动的开展。在试行“党支部+关工委”的过程中,该区关工委也发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党支部书记(委员)、关工委执行主任要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精心策划,统筹安排,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一般,更要防止丢三落四、本末倒置。二是选配关工委队伍时,要注重专长、特长和强项,以增强关工委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来源:乐山市市中区关工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