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孜州泸定县关工委深入挖掘和充分运用红色资源,积极创新青少年爱国主义学习教育模式,通过讲好红色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教育阵地等方式形成“立体式”情境教学体系,教育引导全县青少年从红色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切实增强党史学习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承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用好用活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依托省关工委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泸定县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县关工委先后举办以“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放飞梦想、阳光启航”“践行三爱、放飞梦想”“铭记两史、发扬红军精神”“绿色发展、健康成长”“筑梦新时代、争做好少年”,泸定县“圆梦蒲公英”,以“老少共筑中国梦、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11期青少年夏令营活动,1158名留守儿童、单亲儿童、贫困儿童、孤儿和品学兼优的青少年参加。通过看红色电影,听“五老”讲党史、讲飞夺泸定桥故事,重走长征路等去感受革命英雄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铸牢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县关工委联合县教育体育局、团县委、民宗等部门,围绕体现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老红军精神,新时代“五老”精神以及泸定发展变迁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民族团结鲜活事例,精心组织、精心指导,广泛开展热烈有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民族团结故事演讲活动”6场次,精选10 篇高质量的民族团结故事作品至“甘孜州青少年民族团结故事演讲”系列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对25名参赛学员和指导老师颁发了证书、奖牌和纪念品。演讲活动进一步激发了青少年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深刻认识和情感共鸣。引导青少年深刻领会“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的深刻内涵,坚定感党恩跟党走听党话的信念和决心,为建设红色美丽、宜居a幸福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泸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打造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平台。整合泸定及周边遗址遗迹、纪念设施、特色基地,以“红军飞夺泸定桥”战斗遗址为中心,深度挖掘打造岚安苏维埃政权遗址、红军烈士纪念碑、化林、杵坭红色美丽村庄等红色文化资源现场教学点位9个,着力建设传承弘扬长征精神、“两路”精神的红色教育基地。发挥关工委“五老”宣讲员作用,充分利用情景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和沉浸式教学等形式,教育引导青少年感悟党的十八大以来涉藏地区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自觉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特别是岚安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黄能贵以红军在岚安53天的红色故事,为全县乃至全国的高校大学生宣讲29场次;冷碛镇关工委执行主任吴全清,创新红色文化宣讲,自创红色山歌和农耕文化山歌,将红色故事唱进乡村、社区、校园,先后开展不同形式红色山歌和农耕文化山歌口传身教46场次,受教学生达1000余人次。今年来,各现场教学点位累计承接党员教育培训班100余期次,培训党员干部5000余人。
来源:甘孜州泸定县关工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