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发放全省首笔关爱保险救助金

日期:2025-04-25 浏览:520次


“申奶奶在吗?我给小磊送救助金啦!”4月23日上午10点,攀枝花市东区枣树坡社区工作人员李煜来到位于弄弄坪街道的廉租房小区,她此行的目的,是将“关爱保”落地后发放的首笔救助金,送到受助孩子小磊家中。


今年6岁的小磊,父亲因病离世,母亲失联,他与姐姐同奶奶一起生活。老人没有退休金,除了照顾姐弟俩,还要供养正在大专就读的女儿,一家人依靠低保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贴维持生计,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在小磊家,李煜将900元钱递到他的监护人申奶奶手中。“今年的救助金一共有3600元,由社区监管使用,按季度发放给你们。”李煜给申奶奶逐项说明救助金使用范围,并嘱咐道,这笔钱一定要定向用于孩子的教育支出。老人听得认真,频频点头,“真的非常感谢关工委和社区的帮助。”申奶奶说。


“关爱保”是全省首个针对“急难险重”等特殊青少年儿童进行政府救助的保险产品,也是攀枝花市帮扶特殊困难青少年儿童的一项创新探索。据市关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关工委已经连续实施8年“青少年儿童绿色救助项目”,“关爱保”正是在此基础上的“升级”,通过金融与公益的有效融合,实现“持续公益”和“有温度的保险”的双重目标。


2024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攀枝花监管分局牵头启动“共富保”项目,在民生保障、农业生产等多个领域为群众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风险保障服务。攀枝花市关工委、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与平安财险、人寿财险达成合作意向,设计推出青少年儿童绿色救助“关爱保”,并于当年年底纳入“共富保”系列产品中。2025年3月20日,合作协议正式签署。据攀枝花市关工委副主任、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理事长杨青中介绍,首批“关爱保”受益人共21名,救助金额为5.76万元。在小磊之后,其余受益人的救助金也将于本周内陆续发放到位。


中国平安财险攀枝花中心支公司总经理谢超表示,“关爱保”的设计思路是,在不新增财政负担的情况下,将现有财政救助资金“活化”为政府救助保险,通过保险杠杆让财政资金效能提升300%。“希望打造一个金融助力公益的创新范例,为‘急难险重’特殊困难家庭青少年儿童提供更稳定、更全面的成长支持。”


李煜离开时,申奶奶紧紧拉着她的手,嘴里一遍遍说着“谢谢”。这天的攀枝花,天气晴朗,日头正好。伴随着“关爱保”的实施,一束由爱心汇聚的光,正穿透生活的缝隙,暖暖洒落在更多像小磊一样需要扶一把、拉一程的孩子身上。


延伸阅读>>>>


Video Player


如何将不到10万元的资金,发挥出30万元的救助效能?攀枝花市关工委给出的答案是:用一张保单,撬动N次救助——在针对特殊困难青少年儿童的帮扶工作的探索实践中,攀枝花市用全省首创的“金融+关爱”模式,交出了一份创新答卷。


2018年,攀枝花市关工委启动“青少年儿童绿色救助项目”,针对那些政策无法惠及或惠及后仍较为困难的特殊青少年儿童进行帮扶。项目开展以来,累计投入专项财政资金77.8万元,直接帮扶到122名特殊青少年。


然而,每年最多10万元的帮扶救助资金,既需帮助那些身陷“急难险重”困境的孩子,还要支撑起长期、持续的救助任务,资金显得“吃紧”——随着项目的推进,“资金有限”与“需求无限”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


怎么办?“保险能不能来帮一把?”这个看上去有点“跳脱”的解题思路,通过攀枝花市青少年儿童绿色救助“关爱保”,成为了现实。


怎样兼顾关爱公益性与保险商业性?

"保险+公益"提升救助效能


“绿色救助”项目最大的瓶颈是资金体量有限,而传统公益筹款多依靠专项拨款和爱心捐赠,想要筹得更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攀枝花市关工委、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积极联合金融机构,探索“保险+公益”的融合新路径。


从理念构想到项目落地,实践中面临一个“拦路虎”。


“绿色救助项目的公益性要求,与保险的商业性政策规定有不相适应之处。”攀枝花市关工委副主任、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理事长杨青中说,在“关爱保”设计初期,这样的矛盾一度难以破解。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政策“破壁”。


攀枝花市关工委积极寻求政府、金融监管机构的政策支持,通过创设公益特别条款,将“关爱保”纳入政府救助责任保险产品管理,解决了公益与商业的协同难题,为项目顺利推进铺平了道路。


如今,这张由攀枝花市关工委、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作为投保人、被保险人与保险公司签约投保的“关爱保”保单,每年只需不到10万元的财政专项资金,就能撬动最高30万元的保险保障额度,用以帮扶经市关工委、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审定的救助对象。“关爱保”不仅缓解了绿色救助项目资金紧张的问题,还依托专业机构的增值服务,为特殊困难青少年构建起覆盖成长护航、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的多维帮扶体系。


怎么让救助金“跑”起来?

打造高效协同的帮困机制


项目启动,怎么让救助金“跑”起来?“关爱保”设计了“三方协作”的运行机制:关工委、基金会与保险机构,既各自发挥优势,又彼此协同推进。


每批次需要申请救助的孩子,经由攀枝花市各县(区)关工委推报,由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联合保险公司成立的“关爱保”专属承保服务团队进行资料审核和实地走访,在确定救助人员、方式、金额后,提交基金会理事长办公会、市关工委主任办公会审定。随后由基金会向保险公司发起理赔流程,后者在约定时间内进行赔付资金支付。


“为推进项目有序高效实施,一批名单成熟后,理事长办公会和主任办公会还会临时召开,专门进行救助人员审议。”杨青中说。他举例,比如在医疗救助方面,根据救助对象急难险重等具体情况,还可在责任限额内,申请垫付医疗费至医院,确保孩子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


“自保单生效日起,三方每个月都会沟通,每个季度反馈执行情况,每半年有评估,每年还要总结复盘,制定改善举措。”杨青中表示,这样的频次设计不是形式,而是为了确保项目始终在动态优化中稳步运行。他透露,“关爱保”实施细则将在首批次救助完成后进行修订完善:提高单笔救助金额,进一步规范申请流程、帮扶标准及回访要求……一张更稳固、更高效的帮扶网正在织就。


来源:关爱明天 (记者 莫尔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