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市中区关工委:将 “三无小区”建设成为孩子们的温馨家园

日期:2025-04-29 浏览:524次


 近年来,乐山市市中区针对“三无小区”(无人管、无钱管、无法管)的三大难题,通过统筹老旧小区改造资金、面向社会筹措资金、发展社区集体经济等方式进行硬件升级改造,让老城更新既接地气、又聚人气、更有生气,居民居住环境更加美好、生活更加便利。居民、商户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认同感、幸福感持续攀升。


社区关工组织也在市关工委的帮助和区、街道关工委的指导下,通过党建带关建,着力将“三无”小区建设成为孩子们的温馨家园。涌现出通江街道牛咡桥社区红旗小区等党建引领“三无小区”治理典范,该小区网格党支部被评为2024年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关工小组工作也多次受到市、区关工委的充分肯定。


图片 3.png

 

通江街道牛咡桥社区的红旗小区曾经是无物管,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的“三无小区”。自建还房小区原住户、居民、外来租户交织,人员复杂,管理难度大。该小区2020年有住户145户,户籍人口2000余人,外来务工租户6000余人,其中青少年600余人。由于小区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小区长期存在老旧院落多、流动人口多、问题诉求多和社会治理难、青少年发动难、群众满意难的“三多三难”问题。


红旗小区邻近乐山广场、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乐山市体育中心。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其治理过程和成效与社区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找准关工组织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切入点,2020年4月,乐山市关工委,市关工委基金会和市中区关工委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该小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多,周末无人看管,课业无人辅导,身心发展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的问题。为进一步关心关爱自建还房小区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市、区关工委,市关工委基金会,市、区团委决定:在该小区建立青年之家,童伴之家。由市、区关工委,市关工委基金会,市、区团委共同打造,将关心下一代工作链条延伸到社区,教育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为有效拉近青少年与社区的距离,市区关工委把建“家”(青年之家,童伴之家)作为抓手,市关工委基金会捐助资金5万元,捐赠图书800册,团市委也大力支持,确保了项目建设的有力推进。市、区关工委,市、区团委共同携手,同炒“一盘菜”,共同为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2020年4月28日,红旗小区青年之家,童伴之家启动装修,于当年5月17日正式(开班)投入使用。


童伴之家建成后,市、区关工委领导先后出席开班仪式(童伴之家开班当天,就有40余名青少年成为第一批“小客人”)、调研运行情况、指导活动开展,并将该“家”的功能定位为小区青少年活动空间和志愿者爱心陪伴,包含公益书屋、周末课堂、嘉州小海棠信箱、心灵加油站等多个项目。一是全天候自助书屋,童伴之家拥有图书2800册。包括文学著作,教辅材料,儿童绘本等多个方面的青少年读物。每天早上至晚上7点都对外免费开放,供小区内青少年阅读和学习。二是志愿者爱心陪伴。通过公开招募,面试,选拔了24名大学生担任志愿者。周一至周五每天16:30——19:00开展爱心陪伴、课业辅导等志愿服务,有效地解决了小区内青少年放学后,家长们还在上班,孩子无人看管和辅导工作的矛盾。三是每周末主题活动。通过公开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每周末由嘉青社工中心工作人员到小区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进一步丰富小区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兴趣培养。先后开展防“疫”故事分享、胡图图与法律小课堂等活动。童伴之家建成投运仅半个月,小区内就有上百名青少年受益,受到小区居民和青少年纷纷点赞,相关情况先后被《学习强国》平台、乐山电视台《新闻天天报》相关栏目报道。眉山市关工委、眉山市东坡区关工委等也对红旗小区进行了实地考察。


党委主导统筹协调。全面推行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全覆盖指导建立小区自管委员会,牵线搭台建好“自愿、自管、自治”的乐居格局。组建街道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机制,由城管执法队队长及骨干力量任社区党委兼职副书记,协调公安、住建、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共同解决社区难点、堵点问题;社区做好日常管护,确保志愿者、青少年和“家”内物资的安全。在春节、中秋等重要节日开办节令活动和文艺演出;区关工委不定期调研督导,建立起了多方联动,共同参与的机制,确保了童伴之家健康、有效运行; 团区委组织志愿者,保障全天候公益服务和有效管理;社会组织周末开展各项健康有益的活动,保持童伴之家课程的趣味和活力;学生家长自发担任公益书屋的志愿者,坚持每天开门、关门。


红旗小区童伴之家,青年之家的建设与运作,一方面用开展活动增强小区青少年的凝聚力,有效解决了社区治理中青少年发动难的问题,促进社区形成和谐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大学生志愿者的加入,以及童伴之家学生家长的参与,形成了一支小区青年志愿者队伍,有效拉近了青少年与社区的距离,让青少年更好地融入社区,融入基层治理。


在乐山市市中区,象牛咡桥社区红旗小区一样的“三无”小区还有九龙巷院落、海棠湾——桂花楼巷片区,在基层治理中均通过党建引领、硬件提升、“关工”助力、牵线搭台,一批老旧小区居民“自愿、自管、自治”的乐居格局逐渐形成。老旧小区中,有的开办器乐班、民乐队、老年合唱班等“家门口的老年大学”;有的校地合作开办托幼班、亲子班解决双职工家庭“头等难题”,引进般若文化教育中心、绿动乐山、礼智信等社会组织提供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补短强弱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有的将社区领航书记工作室、“四川好人”工作室、“五老”工作室搬到小区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排忧解难;有的开办小区“换享家”跳蚤集市,轮换书籍杂志、婴儿车、维修工具等闲置用品,促进邻里间团结友爱、和谐共融。其中 ,海棠街道府街社区被评为四川省基层治理示范社区。 昔日的“三无”小区,如今变成了孩子们的温馨家园。


接下来,市中区关工委将继续坚守初心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幸福美丽嘉州贡献“关工”新的力量。


来源:乐山市市中区关工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