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是手段,成才才是目的”,眉山市丹棱县关工委秉持这一理念,不断创新“资助”方法,积极探索青年成才路径。
8月19日,刚结束在内蒙古关于社会保障社会实践课题调研的谭心月,接到县关工委领导电话后,毫不犹豫从内蒙飞回四川。她是丹棱县关工委资助的学生,如今已是武汉大学社会保障专业的硕士研究生。8月22日,在丹棱县关工委举办的2025年助学成才座谈会上,谭心月作为第一个发言的学生代表,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感悟:“大学里重要的并非记住多少知识,而是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对未来至关重要。”
同样在座谈会上发言的黄晓宇,来自丹棱县齐乐镇龙鹄村。2020年,他考上西南交通大学,因家庭经济困难,在焦虑之际,县关工委的一笔助学资金犹如及时雨。这份关怀不仅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更让他感受到家乡各级领导对青年成长的密切关注。大学毕业后,黄晓宇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毅然返乡,先在仁美镇桂香村担任村主任助理,如今在县委组织部工作,在更高平台施展才华。他感慨地说:“这份温暖让我明白,家乡和社会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一份份实实在在的善意汇聚而成。将来有机会,我一定要传递这份温暖。”
西华大学研一新生卢红亮,也对县关工委的领导们满怀感激:“是你们的关心、关爱和支持,为我铺就道路,点燃希望。”他还对即将进入大学的师弟师妹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主动敲门,莫当小透明,积极争取大学中的各种机会;二是点燃好奇,勿做考试机器,保持对知识的探索欲;三是守住本心,做有根的人,不忘家乡赋予的善良、诚实等品质。
此次座谈会于8月22日在县委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县关工委特邀过去受资助的在校大学生和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为今年受资助的大学新生分享励志故事。准大学生们积极与师哥师姐互动,现场气氛热烈。县关工委的工作人员也结合自身经历与学生交流,对学生们的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
许多因工作繁忙无法到场的受资助同学,纷纷通过电话或短信向县关工委负责人表示,希望转告学弟学妹们珍惜机会、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和家乡。他们中,有的在军营保家卫国,有的成为技术能手、科研主力或企业中干。
今年,县关工委首次对近几年受资助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精心挑选不同阶段的学生代表,包括在校大学生、研一新生、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与县乡(镇)关工委工作人员齐聚一堂,共话助学成才。轻松的氛围充分调动了一届又一届受助生和准大学生互动的积极性,大家踊跃建言献策,收获满满。
县关工委的助学工作不局限于“给钱给物”,更注重在精神层面给予帮助。通过座谈会,以历届受助生的亲身经历为例,告诫学弟学妹学习要有目标,正如卢红亮所说“千万别觉得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
来自杨场镇凤凰村2组的郑琳娜,父亲因车祸意外离世,母亲肢体三级残疾,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但她自立自强,凭借顽强毅力和不服输的精神,以优异成绩考上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在座谈会上,她表示进入大学后一定努力学习,目标是考上研究生,将来报效祖国、回报社会、服务家乡。
座谈会结束后,县关工委领导为今年受资助的大学新生代表每人颁发2000元助学金,并赠送《苏东坡》《平凡的世界》《红星照耀中国》《人性的弱点全集》等励志书籍。县关工委负责人表示:“这笔助学金不仅是金钱,更是关爱与鼓励。希望同学们珍惜这份温暖,将感恩之心化作学习动力,克服困难,专注学业,用优异成绩回报社会。今天你们是受助者,明天希望成为助人者,让爱心接力代代相传。”
2025年,丹棱县关工委累计资助高中及各年级大学生共24名学生。通过创新助学方式,丹棱县关工委正为更多青年点亮成才之路,助力他们在未来绽放光彩。
来源:眉山市丹棱县关工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