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关工委是致力于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群众性组织,坚持以“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为核心力量,通过创新“五项举措”,实施“五大行动”,坚持“党建带关建”,强化资源整合成效评估,加强“三大特色品牌”建设,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全面发展。并就持续深化关工系列品牌建设提出对策与建议。
创新“五项实践举措”,推动关爱圆梦提质增效
2024年以来,资阳市关工委创新“五项举措”,推动关爱圆梦提质增效。在红色教育方面,通过革命传统宣讲、红色课堂等活动传承红色基因,累计开展宣讲活动4300余场,覆盖30万青少年。在法治教育方面,联合政法部门建立未成年人“一站式”办案关爱中心,创新“1+3”模式解决被性侵未成年人心理救助问题,并打造“未检侠”“晓柠姐姐”等特色品牌。在非遗传承与研学实践方面,通过泥塑、木版画等非遗项目及游学活动,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参与成南达万高铁等实践项目拓宽视野。在暖冬行动方面,2024年募集价值7500元“壹基金温暖包”22个,走访615名困境青少年,重点帮扶病残、事实孤儿等特殊群体。在志愿服务联动方面,整合社会资源,联合爱心企业、组织为关爱基金筹措资金,并建立常态化退出与补充机制,保持宣讲队伍活力。 截至2024年,资阳市累计开展宣讲活动超4000余场次,覆盖青少年超20万人次;政法系统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被授予省级及以上荣誉5项。
实施“五大专项行动”,推动铸魂育人全面发展
2025年以来,资阳市关工委实施“五大专项行动”。推动铸魂育人提质增效。铸魂育人。深化红色基因传承,通过“五老”宣讲团开展4300余场革命传统教育,覆盖30万青少年。法治护航。完善未成年人“一站式”办案关爱中心,强化“未检侠”“晓柠姐姐”等品牌建设。阳光成长。拓展非遗研学实践(如泥塑、木版画课程)及成渝高铁等实践项目。“五老”宣讲。优化268名“五老”宣讲员队伍,动态调整六大专业宣讲分队(含心理健康、法治教育等)。关爱圆梦:聚焦病残青少年、事实孤儿等特殊群体,通过“暖冬行动”募集14万元爱心资金。
坚持“党建带关建”,构建宣传矩阵强化资源整合成效评估
坚持“党建带关建”,资阳市关工委将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党建考核及精神文明总体规划。健全“五老”退出与补充机制,联合离退休党支部扩大宣讲覆盖面至学校及村社。构建宣传矩阵。加强新闻报道队伍建设,建立“网上关工委”及主流媒体协作机制。精准帮扶升级。连续8年开展暖冬行动,2025年重点走访615名困境青少年,发放“壹基金温暖包”22个。强化资源整合。推动完善长效保障机制,联合爱心企业设立关爱基金,建立常态化资金筹措与使用监督制度。强化成效评估。以“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等5项省级荣誉为标杆,量化宣讲场次、覆盖人数等指标。创新跨区域协作方式。资阳市关工委与重庆市关工委联动,引入心理专家团队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三大特色品牌”建设的策略与实践启示
资阳市关工委已形成以“未检侠”“晓柠姐姐”“暖冬行动”为代表的三大特色品牌集群:法治教育品牌。通过未成年人“一站式”办案关爱中心,创新“1+3”心理救助模式,原创防性侵动漫《小红帽小蓝帽历险记》获国家级奖项。红色教育品牌。“五老”宣讲团开展4300余场活动,覆盖30万青少年,动态优化六大专业宣讲分队(含心理健康、法治教育等)。关爱行动品牌:连续8年开展“暖冬行动”,2025年募集价值7500元的“壹基金温暖包”22个,走访615名困境青少年。
持续深化关工系列品牌建设的三条建议
差异定位与服务延伸:细分领域深耕。实行“一村(社区)一品”,针对留守儿童、病残青少年等群体开发子品牌(如“未检侠·乡村版”)。跨区域协作。实行关工委联动模式,引入心理专家团队强化留守儿童、病残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
品牌传播与视觉体系:内容矩阵建设。坚持以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为阵地,通过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发布品牌故事(如“暖冬行动”纪实),全年目标发布达200条内容以上,阅读量超100万次。统一视觉符号。设计品牌专属标识(如“未检侠”动漫形象),增强辨识度。
持续完善长效保障机制:发挥“五老”作用,通过多种形式推动实现关心下一代工作全面发展。在资源整合方面,强化“关爱明天基金”管理,联合爱心企业建立资金筹措与监督制度。坚持以省级“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等5项荣誉为标杆,量化宣讲场次、覆盖人数等指标。
来源:资阳市关工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