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平武县关工委:紧扣山区特色产业 厚植青少年中医药文化自信

日期:2025-11-21 浏览:378次


今年以来,绵阳市平武县关工委立足山区中草药丰富资源和“森林四库”建设契机,聚焦青少年这一关键群体,以“了解、学习、运用”中医药为清晰路径,精准施策、靶向发力,联动县域学校开展系列富有创新性、实效性的工作,探索出一条依托地方特色、面向青少年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有效途径。


图片 4.png

 

筑牢组织保障根基,绘就传承“路线图”。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健全领导机制。牵头成立平武县青少年中医药文化传承工作领导小组,吸纳教育、卫健、农业农村等21个部门以及学校关工委负责人为成员,形成“县关工委统筹指导、成员单位协同联动、学校关工委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夯实要素支撑,有力有效保障。多渠道落实专项经费217万元,挖掘整合人才资源建立“中医药文化辅导专家库”,挂牌建立3个中医药文化实践教育基地,高质量打造“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特色项目,为青少年走出课堂、亲近自然、体验实操提供了坚实平台。三是细化实施方案,确保有序推进。指导学校关工委结合自身实际,分设中医药文化活动组、课程组等5个组别,明确时间表、任务书、责任人,做到有专门负责机构、有固定活动场所、有特色教学计划、有过程评估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步步深入。


深化教学课程融合,构建文化“浸润场”。一是推动中医药知识进理论课堂。结合五育融合的“自导式”课堂模式,将中医药文化浸润到语文、美术、科学及兴趣课堂等课程中,分学龄编写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中医药文化校本教材》,常态化开设中医药文化专题讲座,系统讲解中医药基础理论、养生理念等基础知识。二是强化中医药技能进实践课堂的措施。充分利用校内空地、劳动实践基地,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辟20个“中草药种植区”,指导学生开展中草药标本制作、药茶配制、简单艾灸体验等动手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医药的实用性与魅力。三是促进中医药思维进生活课堂。将中医药文化中的“治未病”思想、辨证施治思维与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等相结合,创新自编“八段锦”大课间,每月开设“药膳与食疗”活动,潜移默化树立青少年中医药文化理念与文化自信。


拓展宣传实践载体,打造传承“活力源”。一是紧扣传统节日,彰显文化内涵。深入挖掘端午节、重阳节等与传统中医药文化密切相关的节日内涵,组织学生包养生粽子、制作佩挂艾草香囊,为敬老院老人按摩穴位、讲解保健方法,让青少年在弘扬传承优良传统中实践中医药知识。二是深化院校合作,借智借力提升。主动加强与县中医院、中医药院校合作,举办“中医药故事汇”,邀请姚俊先等名中医走进校园分享行医故事,组织学生走进中医院、中药房观摩中医诊疗与中药炮制过程,感受中医药的严谨与神奇。三是创新传播方式,激发参与热情。组建中医药文化“校园宣讲人”广播站,开设中医药文化长廊,依托“小手牵大手”活动广泛链接家长资源,开展“中草药药材绘画展”“中医药手抄报”等竞赛活动5期,多维度营造中医药文化浓厚氛围。


来源:绵阳市平武县关工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