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邛崃市“美德少年”的坚韧求学路 | 参评项目 | 基础类 | |
作 者 (主创人员) | 管义昌 | 编 辑 | 文字系列(连续、组合)报道和广电作品不另报编辑 | |
刊播单位 | 《关爱明天》杂志 | 首发日期 | 2023年10月刊 |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热点/励志 | 作品字数(时长) | 1500 | |
作品 评介 (120字以上) | 《邛崃市“美德少年”的坚韧求学路》讲述了一名身患残疾的少年,在邛崃市关工委的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勇敢面对人生,自强不息立志成才,终于圆了大学梦的典型事迹。 | |||
采编 过程 | ||||
社会 效果 | 通过报道,让广大青少年向他学习勇敢面对人生,自强不息立志成才的精神,命运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唯有不断克服困难、坚韧不拔,才能战胜自我,取得好的回报,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 |||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4年 月 日 |
邛崃市“美德少年”的坚韧求学路
邛崃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管义昌
“我大学毕业后要继续考研,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无愧人生。”杨俊杰说。他家住邛崃市临济镇,今年刚刚考入乐山师范学院,就读特殊教育专业。他自小身患残疾但从不自暴自弃,他勇敢面对人生,自强不息立志成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阳光总在风雨后,他终于圆了大学梦。
杨俊杰一出生就患上了先天性的脑瘫,导致右肢偏瘫,不能正常行走。2006年6月,他的爷爷奶奶带他在成都理疗康复中心开始做理疗按摩,以保证他右半部份肌肉不会萎缩,相继持续了年半时间,之后几经周折回到了邛崃,在邛崃经历了长达15年的理疗康复训练,现在生活已基本能够自理。
他没有上过幼儿园,小时候在家里是爷爷给他买了大量的学前教育的插画教他学习,尽管在外界没有结交朋友,但在这期间仍感到非常的充实、愉悦。为了生计,父母外出打工,他便成了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带着。
2011年9月,他就读于邛崃市北街小学,他成了学校第一个没有上过幼儿园就直接进入小学就读的学生。刚刚入学时,对周围的一切倍感陌生和好奇,不懂得与他人交往,不遵守校园规则,曾一度面临退学的危险。然而他的爷爷对他充满了信心,鼓励他不放弃,勇往直前,经过多次与校方及老师进行协商,最终学校同意了继续在北小读书。从那以后,爷爷和奶奶每天接送他上下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
在经历了此事之后,他渐渐明白了自己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以及爷爷奶奶背后的辛勤付出。他便在内心默默为自己鼓劲,暗示自己一定要考上邛崃市最好的中学。一段时间后,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看到了他学习上的进步和充满希望的未来,开始对他刮目相看,关工委的爷爷奶奶的关心,残联领导伸出援助之手,学校领导和班主任为他提供了特殊照护,使他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经过杨俊杰百折不饶的努力学习和付出,2016年12月被邛崃市关工委、邛崃市精神文明办公室、邛崃市教育局、共青团邛崃市委员会、邛崃市妇联会联合授予第四届邛崃市“美德少年”的荣誉称号。从那时起,他便有了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一定要考上大学来回馈关工委的爷爷奶奶及社会各界的关爱,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敢担当的新时代的好青年。
然而,中学时代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更严峻的挑战,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身体上都受着巨大的压力。不知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或许是因为体重增加了,腿部无法支撑上半身,原本可以空手行走的他,一下子变得步履维艰,直到现在行走都必须依靠助行器,这在当时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是,他没有因此自暴自弃,总是朝着奋斗目标激励、安慰自己。在初中刚入学的一段时间,他的成绩曾一度处于班级的中下水平,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大大丧失,后来在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疏导和不断的鼓励下,才重拾了对学习的自信。进入高中后,体验到的是更加多元的校园文化生活,面对更加紧迫的学习任务,繁忙的功课让他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康复训练,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他的数学和英语成绩较好,但是理综成绩较差,曾多次想要放弃,但在老师的鼓励下,他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他喜欢英语,深得英语老师的认可,曾在2022年7月参与全国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人工智能分级测评中荣获四级B的等级认定证书,11月参加四川省中学生高三年级组英语能力竞赛并获得省级三等奖。
杨俊杰从一个懵懵懂懂又身患残疾的孩子,到一名即将迈入大学校园的准大学生,这期间的确经历了许多,同时也明白了许多,那就是一个人的命运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唯有不断克服困难、坚韧不拔,才能战胜自我,取得好的回报。希望和他一样患有残疾的朋友们,努力奋斗吧,我们的前途充满着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着无限的潜能,就让我们:挥舞那双秀丽的翅膀, 让小小身体爆发出力量,跟着那理想慢慢地成长,阳光照耀着我们希望的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