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基层关工委立德树人体系建设

日期:2024-06-27 16:57:00 来源:本站 浏览:1546次


第十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浅谈新时代基层关工委立德树人体系建设

参评项目

评论

  

(主创人员)

肖洪江

   


刊播单位

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网站

首发日期

2023年5月11日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作品字数(时长)

2300字

作品

评介 (120字以上)

本文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要求,论述了基层关工委,如何拓展关爱育人路径,不断优化关爱育人机制,探索形成高水平的关爱育人体系,通过体系建设,实现系统思维和创新方式融合,打造关爱育人新格局,推动立德树人高质量发展,促进关爱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采编

过程

作者根据中办国办文件精神,用了一年半时间,对县、乡镇、村、学校、社区等基层200多个关工委组织,进行了调研,经过认真思考写成了这篇文章。


社会

效果

文章发表后,苍溪县关工委组织基层各级关工委进行了认真学习宣讲,全县810多个关工委组织,实现了组织机构健全,人员稳定,工作有力,确保体系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领导签名:

 同意上报。

 

                                                            (推荐单位盖章)

2024624


浅谈新时代基层关工委立德树人体系建设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要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些要求和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关工委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确立了目标,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基层关工委,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如何才能拓展关爱育人路径,不断优化关爱育人机制,探索形成高水平的关爱育人体系,是新时代基层关工委工作的重要议题。基层关工委立德树人体系建设,主要涉及党委体系、组织体系、阵地体系等。通过体系建设,实现系统思维和创新方式融合,打造关爱育人新格局,推动立德树人高质量发展,促进关爱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党委领导体系

关工委是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坚持党委领导,是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根本保证。党委工作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健全党建带关建工作机制,强化党建引领,把各级关工委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保障机制、各项工作等全面带起来,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关工委主动作为、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关心下一代工作机制。推动各级关工委在新时代作出新贡献。一是着力在争取各级党委落实保障机制上有新作为;二是着力在服务大局上有新成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新时代关工委工作的基本要求;三是着力在组织建设上有新拓展。要依托基层党组织,积极探索和完善基层关工委提升有效覆盖的方法和途径;四是着力在完善部门联动上有新活力。党委领导下的部门协调合作,是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保障。

各级党委在抓关工委工作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到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确保关爱工作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使关爱育人工作有力度、深度和温度。抓住了这一点,就能够激活关爱育人的体系建设,有利于形成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的高质量关爱工作新格局。

二、关工委组织体系

构建高质量组织体系,形成高水平的五老人才队伍是关工委的重要工作。紧紧围绕增强五老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和亲和力这个重点,根据青少年的思想需求、文化需求、心理需求和发展需求,充实五老骨干团队,不断优化团队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

拓展基层关工委组织体系建设。学校、机关、社区、行政村、企事业单位等要组建关工委组织,实现活动联办、资源联用、协调发展。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健全组织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五老常态化退出和补充机制,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人数众多、覆盖面广、结构合理、扎根基层、富有活力的五老队伍。努力将关工委建设成老有所为的重要舞台、老有所学的重要课堂、老同志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阵地。

通过加强关工委组织体系建设,目的是发挥五老作用,不断激发五老关爱育人的生机与活力,充分释放组织体系的效能。与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相适应。为高水平的关爱育人工作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基层关工委组织体系建设,要在制度优化的基础上,创新方法和方式,强化制度执行,充分释放关工委管理的治理效能,以高水平的组织体系建设,打造关工委平台,挖掘发展潜力,做好高水平的关爱育人工作。

三、立德树人阵地体系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导向,做到精准分析,正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习需求,做到立德树人“有的放矢”。

基层关工委要大力抓好校外教育阵地建设。形成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法制、心理健康、劳动技能、科普知识、国防、生态环保等八个方面的教育阵地体系。校外教育阵地是青少年接触社会,提高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要充分发挥阵地的教育功能。进行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从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坚定意志、奋斗精神、成长成才等多个方面锤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理想信念根基。

组织青少年到教育阵地开展有针对性、实践性的教育活动。在清明节、七一、十一等重要节日,组织引导青少年到阵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要广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把红色故事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和时代价值讲出来,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进一步增强爱党报国情怀。从现实发展中感受经济建设上的新飞跃、农村建设上的新进步、城市建设上的新变化、科技创新上的新成果、人民生活上的新提高,从而激励他们进一步增强爱国、爱家的情感。

组织青少年参观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陈列馆、档案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开展老少携手读书、征文、演讲、展演、夏令营、冬令营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教育活动。积极引导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青少年感受中华文化魅力,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用高尚的道德精神和价值追求激励教育青少年。

在体系建设中,要积极探索线上线下互动工作模式,把网上工作作为联系和服务青少年的重要平台,组织工作团队在网上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法律援助、困难帮扶等服务。培育和形成青少年喜闻乐见、符合时代特征、具有时代气息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关爱育人体系,高质量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