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四人同做志愿者为留守娃建起“爱之家”

日期:2024-06-27 16:48:00 来源:本站 浏览:1436次


第十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母女四人同做志愿设为留守娃建起“爱之家”

参评项目

通讯

  

(主创人员)

徐显龙 蒋梅

   

文字系列(连续、组合)报道和广电作品不另报编辑

刊播单位

《关爱明天》杂志

首发日期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广电作品填报频率、频道以及栏目名称

作品字数(时长)


作品

评介 (120字以上)

《母女四人同做志愿者,为留守娃建起“爱之家”》紧扣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尚这一主题,用记述的方式、鲜活的事例、朴实的语言详细介绍了吴桂珍母女四人甘当“留守儿童之家”志愿者的典型事迹。是她们这样一批优秀的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撑起了这个“家”,也为村里的留守儿童撑起了一片蓝天。


采编

过程

作者从事关工委工作多年,曾多次对五龙场村‘留守儿童之家’进行过采访报道。2023年8月,作者不顾炎热天气深入五龙场村留守儿童之家采访,并亲眼目睹了吴桂珍母女四人为孩子们进行课业辅导、教孩子们剪纸、绘画、跳舞等各种活动。最终撰写了《母女四人同做志愿者,为留守娃建起“爱之家”》。


社会

效果

《母女四人同做志愿者,为留守娃建起“爱之家”》主题鲜明,选材典型,内容真实,语言朴实、生动。对于助推当前和今后开展好“儿童之家”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4    


母女四人同做志愿者为留守娃建起“爱之家”



图片 1.png 

“我们宝五镇五龙场村的‘留守儿童之家’之所以办得好,除了村‘两委’重视外,关键是有一批优秀的志愿者。”乐山市井研县宝五镇关工委执行主任郑明有自豪地说,“尤其是吴桂珍母女四人,那真是‘杠杠的’”。 郑明有竖起大拇指。

五龙场村与井研县千佛镇、马踏镇和乐山市市中区青平镇毗邻,由于地处偏远,居民居住分散,这里也是乐山市唯一一个还在“赶场”的村。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留在家中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儿童。早在 2015年,五龙场村关工小组就建起了留守儿童之家。由于全免费,很受村民欢迎。随着到来的孩子数量的增加,原有的留守儿童之家无法继续满足需要。于是,2022年,在乐山市关工委、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的支持和井研县关工委、宝五镇关工委的帮助下,五龙场村重新维修、拓宽了留守儿童之家,还新建了关爱图书室。

这些年来,留守儿童之家的发展,离不开吴桂珍母女4人的坚守。是她们,撑起了这个“家”,也为村里的留守儿童撑起了一片蓝天。如今,这个“家”有70多名留守儿童和7名志愿者。每周星期日上午,这里都会开展课业辅导、剪纸、绘画、跳舞等各种活动,一年四季从不间断。有时,还会邀请有专业资质的教师志愿者与留守儿童谈心,对后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个“家”,竭力为村里的留 守儿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今年72岁的吴桂珍,是一名五老志愿者。她是孩子们最早的“陪伴妈妈”。后来,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在全新的留守儿童之家和关爱图书室投入使用后,吴桂珍“退居二线”担起了后勤保障和保洁的担子。吴桂珍的大女儿张建容今年51岁,她在母亲的影响下,也做了“陪伴妈妈”。关爱图书室建起来后,她又兼职了管理员。

几年来,张建容帮助最多的,是来自千佛镇的留守儿童晓惠(化名)。晓惠家是当地的精准扶贫户,被当地列为精准扶贫户。晓惠就读于马踏镇学校三年级,往返均要乘坐校车。张建容在村里经营的早餐店和茶馆,正好位于学校校车接送学生的始(末)站处,她便承担起了晓惠“家长”的责任。每天下午,校车到达终点站后,晓惠下车就直奔张建容的茶馆。“张妈妈”会监督、辅导晓惠完成当天的家庭作业,之后再将晓惠送回家。在张建容的陪伴下,晓惠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了。

48岁的张秀容是吴桂珍的二女儿,她主要负责留守儿童之家的活动方案制订、内容策划和文字编排等工作。“这里让孩子放下了手机,在互动交流中快乐成长。”这是最让张秀容感到欣慰的。46岁的张翠容是吴桂珍的三女儿,她主要负责陪伴孩子们看书、游戏、娱乐等。家住井研县城的张翠容,不管是晴天酷暑还是刮风下雨,总是骑着摩托车往返镇上和村里,从没有误过一次活动。张翠容说:“几年来,我帮助了别人,快乐了自己。看到孩子们这么开心,我心里也特别高兴”。

“让下一代健康成长,就是我们的初心“。张建容表示,全村70多名留守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就是对母女4人辛勤付出的最大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