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一堂法治课 “挖”出火药枪 | 参评项目 | 通讯 | |
作 者 (主创人员) | 饶悦 | 编 辑 | 俞阳 | |
刊播单位 | 四川法治报 | 首发日期 | 2023年3月31日 |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视点20230331期 | 作品字数(时长) | 1187 | |
作品 评介 (120字以上) | 该作品讲述了什邡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在一堂法治课上,通过与学生交流互动,得知该校学生在水沟发现的一把“火药枪”与1200余颗铁砂子,并将其捡走。得知这一消息,检察机关立刻与公安民警将其寻回,并将该火药枪及弹药作安全处理,避免产生严重后果。同时,对该学生进行了普法教育,鼓励他好好学习,做知法守法的小公民。该作品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层层展开,从轻松活泼的法治课到紧张焦灼的寻枪,讲述平实、结构简单,展示了检察机关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引导孩子知法守法,远离犯罪,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过程。 | |||
采编 过程 | 承办检察官在处理好该事件后,认为该事件故事性强、具有普法意义,遂邀请宣传部门进行采编。 | |||
社会 效果 | 通过此次宣传,让群众对检察充分发挥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主体责任、依法能动履职有了一定了解,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意识。 | |||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4年 月 日 |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讯(饶悦 记者 俞阳)近日,什邡市湔氐镇某小学学生将在水沟发现的一支火药枪和1200余颗铁砂子捡走,什邡市检察院检察官与什邡公安民警成功将其寻回。目前,该火药枪及弹药已作安全处理。
纠结的男孩
“同学们都明白了吗?”近日,在什邡市湔氐镇某小学一堂法治课上,什邡市检察院“旌心”未检普法团队成员话音刚落,就发现一名男同学一直站在人群外望向检察官,神情纠结欲言又止。检察官慢慢走向这名男同学,亲切询问他是否有什么困难?他这才缓缓说出:“去年夏天,我和几名同学出去玩,在一条河里发现了空弹壳和一支生锈的枪,因为好奇带回了家,现在上交算不算犯罪呢?”
检察官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枪支弹药属于危险品,国家法律明确规定不能个人持有,如果个人持有就涉嫌构成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要是被不法分子加以利用,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藏起的“猎枪”
“枪支弹药属于危险品,国家法律明确规定不能个人持有,如果个人持有就涉嫌构成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检察官告诉这名男同学,作为未成年人在捡到这类危险物品时要及时报告老师、家长或警察。“目前当务之急是寻枪,现在这支枪在谁手里?”检察官追问道。“当时被一名读六年级的大哥哥拿回家了。”男同学答道。了解情况后,检察官立即找到该校相关负责人询问情况,在知晓了拾枪男孩的姓名和地址后,迅速与他住址所在地派出所取得联系,进行情况核实。
得知情况属实后,检察官与什邡市公安局湔氐镇派出所民警一同来到拾枪男孩的家中。说明来意后,男孩立即转身从杂物间的角落里拿出了一支一米多长、锈迹斑斑的火药枪,以及装有1200余颗铁砂子的盒子。
“据现场勘查,该火药枪长1.3米,铁质枪管,枪管长80厘米,口径0.7厘米,木质枪托,因锈蚀严重已无法击发。分析认为,该火药枪可能是过去山里村民的狩猎工具。”检察官向记者描述道。男孩告诉检察官和民警,这支枪是他和朋友们在山里玩的时候在一条干涸的水沟里捡的,不知道这是违法的事,一直藏在家里没敢动,也没敢告诉家长。
“监护人是未成年子女的第一责任人,父母应该做好监护和教育工作”。检察官当场为该男孩及其监护人进行了普法教育。男孩表示,自己把枪带回家只是出于好奇,现在已经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和危险性,感到十分懊悔。检察官和公安民警在离开前,向男孩赠送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学习用具,鼓励他好好学习,做知法守法的小公民。
“全靠检察官到学校来为学生上法治课才发现这个情况,避免产生严重后果。”该校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获悉,近年来,什邡检察充分发挥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主体责任,依法能动履职,主动将检察司法保护融入“家庭、学校、社会、网格、政府”保护。推荐检察官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49名,覆盖全市36所中小学校,将家长、教师同步纳入普法宣传教育对象,会同有关单位共同构筑起对未成年人综合保护的大格局。
刊载网址:一堂法治课 挖出火药枪_视点_四川法治报 (scfzb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