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遂宁市船山区“家校社”关爱活动获点赞——共画协同育人“同心圆” | 参评项目 | 通讯 | |
作 者 (主创人员) | 田俊刚 | 编 辑 | 无 | |
刊播单位 | 关爱明天杂志社 | 首发日期 | 2023年1月 |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热点.典型经验 | 作品字数(时长) | 3440 | |
作品 评介 (120字以上) | 船山区重点开展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群策群力制定政策,部门合力资源共享,五老参与助力落实,开展家风家教活动17次,心理健康活动16次,开展志愿服务实践体验500余场次,覆盖青少年3万余人次。 | |||
采编 过程 | 作者是船山区关工委副主任田俊刚,从育人之音、育人之歌、育人之曲全方面阐述了船山在校家社方面做的各项举措和产生的社会效应。 | |||
社会 效果 | 开展家风家教活动17次,心理健康活动16次,开展志愿服务实践体验500余场次,覆盖青少年3万余人次。 | |||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4年 月 日 |
遂宁市船山区成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基地5个,试点设立“暖心屋”,在村、社区设立童伴之家72个和“五老工作室”6个。组织开展“家风教育”“家长讲堂”“家庭教育送教下乡”等活动17次,指导青少年心理健康活动16次,开展志愿服务、环保调查等社会劳动体验500余场次,覆盖学生3万余人次……一串串数字、一份份成绩,是船山区近年来推动社会各界协同育人取得显著成效的有力见证。
同奏育人之音
2022年12月4日下午,船山区关工委在南津路街道天宫路社区“暖心屋”里开展“家校社”关爱活动。“王阿姨,我上六年级了,我和同学的关系不是很好,别的同学不愿意和我一起玩,我该怎么办啊?”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学副教授、遂宁市家庭教育金牌讲师王丽正在面对面给希望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小希(化名)进行心理辅导,开展“暖心”教育,耐心地鼓励孩子,帮他分析原因、解决问题,终于让孩子重拾了信心,感觉到非常暖心。
在近期的关爱活动中,关工委领导给家长和孩子们作了“如何当好家长”的讲座。天宫庙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家长罗丽说出了很多家长的共同心声。她坦言:“我们时常感到自己的思想跟不上孩子的成长,心态跟不上社会的变革。面对见识广、思维活跃的孩子,该怎么管?‘双减’政策下,又该注重什么?通过关工委这样的讲座,让我们变成更‘合格’的家长。”
船山区关工委执行主任邓建华表示,“暖心屋”的辅导员由心理老师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社区五老等人员组成,寒暑假期间每周一、三、五下午开放,非寒暑假期间每周六下午开放,活动旨在解决青少年中出现的学习压力大、青春期烦恼、心理行为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永兴镇永和家园“五老工作室”飘来稚气的童声,原来是社区关工委五老人员带领孩子们在放声高歌,以喜庆的方式迎接“六一”。孩子们把“五老工作室”当成自己的家,他们在工作室进行游戏互动,用巧手创造出绘画与剪纸作品。五老还组织孩子们寻访红色踪迹,到养老院开展慰问活动。“这个小课堂形式多样,小朋友在这个‘家’里学到了知识,丰富了假期生活,培养了公益心和爱心,这是学校课堂上学不到的,希望能持续办下去。”参加活动的家长大加赞赏。
龙凤镇“童伴之家”志愿者龚树蓉、邓洁组织少年儿童开展“品味端午·传承文化”主题活动。“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习俗传千古。”孩子们朗诵童谣。社区志愿者绘声绘色地向小朋友们讲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在欢笑中了解端午的文化根源和家乡传统。活动中,孩子们拿出看家本领,围在一起包粽子、捋粽叶、填糯米、压紧、封口、扎捆,巧手翻飞……不一会儿工夫,一个个漂亮的粽子便成形了。有孩子感慨地说:“这种活动既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我希望以后还能参加类似的活动。”
同唱育人之歌
2022年5月19日,四川省劳模、遂宁市关爱明天十佳五老蒋开伦穿上军装,胸前戴上奖章,赶往唐家乡中学去给同学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我方的四艘舰艇开足马力迎向敌船,炮手瞄准敌船发射,炸中敌船右侧,我们继续高速近敌,用近战手段与敌厮杀。”谈到当时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时,蒋开伦激动地说道:“为什么小舰能打赢大舰?那是因为共产党人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是坚强军人只为信仰的精神高地,是炮火硝烟中看到仍然飘扬的旗帜!”有45年党龄和5年军龄的老党员、老战士蒋开伦讲述他在1974年亲身经历的南海海战,向师生们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故事。多学党史、多学英雄,这是蒋开伦对同学们提出的要求。他希望唐家乡中学的同学们能够多了解党史国情,多学习先烈模范,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聆听完党课后,学生胡悦说:“这场讲座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海军的英勇、中国海军的智慧,让我在生活中要顽强拼搏、不怕困难、勇敢前行。”
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在该区的学校中仅仅是一个缩影。
比如,盐关街小学紧紧围绕“沁心润雨”主题,开展了沙盘游戏体验、主题班会、横幅签名、观看心理电影等活动,邀请心理专家、知名校友走进学校,与学生对话人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塑造奋发有为的个性心理品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应对挫折的能力。
城北小学开展纪念“九·一八”事件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组织观看爱国短片、朗诵红色诗歌,号召新时代的少年要勿忘国耻,居安思危,不负韶华,让广大学生进一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实际行动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城北小学老师何欢说:“这些主题教育活动,对孩子们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把爱国情怀转化到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让党放心!”
油房街小学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扶贫爱心捐款活动,针对校内困境学生开展学习、生活方面的教育帮扶,把精准关爱融入育人体系。这些颇具现实意义的感恩、爱心教育活动滋养了学生的心灵,也获得了家长的支持和赞誉。
同谱育人之曲
区镇江寺街道顺城社区抓住家庭教育的痛点、堵点和难点,充分利用社区优势资源,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为留守儿童和家长解除了很多忧虑。
“袁妈妈,我马上就要搬到南门去住了,时间过得很快,我已经在您的陪伴下成长了两年。虽然搬走了,但我还是会回来看您,还是会叫您妈妈。”小杨(化名)想到自己马上就要离开“妈妈”袁红艳,声音几度哽咽。小杨是遂宁市船山区高升街小学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只能回来两三次,家中只有年迈的奶奶。两年之前,镇江寺街道顺城社区关工委成员、志愿者袁红艳在社区图书室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给小杨等留守儿童进行课后服务、答疑解惑、辅导作业,长时间相处之下,跟孩子们有了很深的感情,令人动容。
“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谢谢你,感谢有你世界更美丽……”稚嫩的歌声和充满童趣的舞蹈在河沙镇景峰村留守儿童之家相映成趣。周日,船山儿童护航协会的老年教师志愿者冯登凤、姜群英深入该村关心关爱留守儿童,与53名留守儿童和家长开展活动。冯登凤给孩子们讲述齐白石的故事,姜群英给孩子们讲述如何养成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并进行互动交流,给孩子们留下了喜悦、收获和欢乐。
邓建华表示,协同育人是船山区关工委近年来力推的关爱措施,强化学校组织功能,发动家长参与作用,汇聚社会支持合力,“我们将力争构建起育人阵地共建、育人环境共治、育人活动共办、育人成果共享的协同育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