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乐山市城北小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在春种秋收中感受成长快乐 | 参评项目 | 通讯 | |
作 者 (主创人员) | 徐显龙 | 编 辑 | 文字系列(连续、组合)报道和广电作品不另报编辑 | |
刊播单位 | 关爱明天 | 首发日期 |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广电作品填报频率、频道以及栏目名称 | 作品字数(时长) | 2650字 | |
作品 评介 (120字以上) |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2022年,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将劳动课正式列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后,部分中小学校一度对此感到棘手。《乐山市城北小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春种秋收中感受成长快乐》用“做最实在的教育”“感受最细致的课程”“收获最甜美的果实”三个小标题,将乐山市城北小学开设劳动课和开展劳动教育的做法与成效作了详细介绍,主题鲜明,选材典型,内容真实,语言朴实、生动,为其他学校义务教育劳动课程的开设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 |||
采编 过程 | 作者是乐山市市中区关工委的一名关爱通讯员,因工作需要,曾多次深入到乐山市城北小学调研、采风,还走进该校学生劳动实践基地——阳光果园,与师生们一起,围绕劳动课的开设,劳动教育的开展,进行了广泛座谈交流。校长罗旸还畅谈了自己的感言:劳动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最真实、最有意义的教育。 | |||
社会 效果 | 《乐山市城北小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春种秋收中感受成长快乐》刊发后,给了乐山市市中区其他学校一种有益的启示,各校因地制宜地采用建好校园劳动基地、建立校外劳动基地、整合社会劳动基地的方式,确保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落地落实。劳动课程让学生们走出教室,认识劳动的意义、价值、收获,感悟“粒粒皆辛苦”,“光盘”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动。 | |||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4年 月 日 |
对于孩子们来说,自己动手做出来的饭菜总是好吃,自己亲手种出来的水果总是甜甜的。在乐山市城北小学近期举行的一次橘子分享会上,孩子们边吃边聊,脸上洋溢着的喜悦自然不言而喻,甜甜的果汁从嘴里甜到了心里。这其中,最让该校副校长阮筱琴引以为豪的是她们学校的学生劳动实践基地——阳光果园。
阮筱琴介绍道,城北小学位于乐山市市中区的城乡结合部,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阳光果园是学校为适应劳动教育于2014年开辟的。果园占地470多平方米,有效种植面积达360多平方米。果园以果为主,有橘子、梨、枣子、樱桃、桃子、葡萄等,是市中区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独一无 二的水果“生产基地”。
做最实在的教育
“现在学生从事劳动的时间和机会越来越少,劳动能力明显下降。”城北小学副校长孙明洁对此颇有话说,“咱们学校所在的棉竹镇位于乐山市的北大门,近年来,由于城市北拓,田园逐步被高楼吞噬了,孩子们用于劳动实践体验的基地越来越少,面对众多的蔬菜、水果,不少孩子却叫不出它们的名字。一些本该由孩子们参与的劳动,不少被家长给‘代劳’了。”
2022年,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将劳动课正式列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城北小学随即按照《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制定了学生劳动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根据学生学段的不同,细化了各学段的劳动教育目标,让学生动手实践、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同时,配齐配强劳动教育师资保障,主动加强与区、镇关工委的联系。
为发挥学校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城北小学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校少先队、校关工委、思政课教师和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劳动教育领导小组。为营造劳动教育的浓厚氛围,学校充分利用校级、班级展板,红领巾广播站等加大劳动教育宣传力度,利用家长QQ、微信群、学校公众号推送与劳动有关的内容,引领家长重 视劳动教育,督促孩子回家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为配合劳动教育,学校先后开展了“劳动技术进校园”“劳动周““劳动征文赛““我为劳动者点赞”等系列活动,深度挖掘劳动教育的内涵。学校还实行家校联手,定期开展劳动能手展示活动,表扬优秀学生及家长,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小区“爱绿护绿”公益活动,推荐学生参与和网上劳动有关的活动,让劳动榜样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延伸与拓展劳动教育课堂。
感受最细致的课程
城北小学按照“每周一节劳动课和一节综合实践课”的要求,开足开齐《劳动》课程,并安排专职教师上劳动课。在进行劳动教育的同时,与各个学科进行整合,让孩子们在实践应用中体会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热情。
比如,与语文学科的融合,就是学生将劳动过程、植物生长观察、劳动收获等写成日记,因为真实情境及真实参与,学生有素材、有经历,写出的文章所思所感尤其真挚,读来感同身受。2022年,学校五年级学生范晓雪、六年级学生邓雨涵的作文先后被乐山本土杂志《三江少年》所采用。与数学学科的融合,就是通过计算测量土地,计算周长、面积、栽种棵数、预算时间、预算经费等,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让学生的数感、量感得到提升,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提高学习兴趣。与思政学科的融合,就是让学生在辛勤劳动的过程中体会劳动的艰辛与不易,明白“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珍惜劳动果实,提高安全劳动等意识,培养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争做满足发展需要的具有基本劳动能力的合格公民。
收获最甜美的果实
劳动项目是落实劳动课程内容及其教育价值,体现课程实践性特征,推动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重要载体。春天是播种的季节,2022 年3月12日是“植树节”,学校家委会的家长提前为一年级三班的孩子们准备好了樱桃树苗。在讲述如何植树后,孩子们就分工合作,开垦、接水、扶树苗、埋土……忙得不亦乐乎!最终,这批樱桃树苗稳稳地扎根在阳光果园之中。夏天是果实成熟的关键期,负责打扫果园的四年级学生早已轻车熟路,“锄草组”的孩子们踮起脚尖前进,小心翼翼地将杂草拔起,生怕弄坏了新植的小树苗。“清扫组”的孩子们把锄掉的杂草扫在一起,堆放在专门的位置。“别小看这些杂草,它们还可以做肥料再次利用呢!”邓雨涵同学说道。“浇水组”的孩子们则一个接着一个,为果树注入新鲜的能量! “套袋组”的孩子们也在农技员的指导下,为金灿灿的葡萄穿上属于自己的“衣服”。虽然孩子们个个汗流浃背,但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秋天是丰收的时节。这一次承担采摘任务的是五年级一班学生。10个桶、2把食品口袋、2把梯子以及若干把儿童剪刀已经就位。第一次接受此任务,孩子们显得有些紧张。班主任邓谢蓉老师在示范如何采摘水果的要领后,便将儿童剪刀发放给了小组长。孩子们说干就干,他们有的帮忙递剪刀、有的专门采摘水果、有的负责提桶,干得热火朝天,不一会儿,低处的果实被采摘完了,高处的怎么办呢?他们三五成群,迅速将梯子架好,还没等老师安排,胆大的男生就已经站在了梯子上,迅速将树顶的橘子“消灭”得一干二净。不到一个小时,就收获了满满十桶橘子。五一班的学生胡珠瑜说“这是我们第一次采摘水果,让我们明白了劳动的辛苦,虽然橘子大小不一,但是吃到自己亲手采摘的橘子,每一瓣都是香甜可口的! ”回到教室,孩子们个个骄傲地向同学们炫耀自己的劳动成果,但吃的人却很少,原来他们是要把这份成果带回家中分享给自己的爸爸妈妈。
“像这样的采摘活动,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到采摘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劳动中体悟到丰收的喜悦,体验到分享的快乐,更懂得爱绿、 护绿、敬绿,怀着感恩之心回馈社会与自然,从而真正将‘爱劳动’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邓谢蓉说。
校长感言
我们的劳动“旅程”从未结束
城北小学一直坚持“建阳光团队,创幸福教育”办学理念,为了让学生们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学校依托 “阳光果园”这个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分年级到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农业生产劳动,做到班班有劳动区域、人人有劳动责任。“阳光果园”走过了8年历程。其间,尽管学生走了一批又一批,老师换了一届又一 届,但果园始终充满了“阳光”,成了城北小学一张靓丽的名片。满满的果实承载着收获与希望,孩子们在一次次劳动实践中学会了合作、担当与责任。劳动实践活动给了每一个孩子深秋最甜美的感受,也让孩子们感受到最真实、最有意义的教育,城北小学将持续致力于劳动教育,我们的“旅程”从未结束,果园与孩子们的劳动故事仍在发生中。
——乐山市城北小学校长罗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