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周济:不忘初心真帮扶 尽心尽力促脱贫 | 推荐单位 | 凉山州关工委 |
作 者 (主创人员) | 曹正荣 | 编 辑 | |
刊播单位 | 关爱明天网 | 首发日期 |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新闻中心 > 人物访谈 | 作品字数 (时长) | 2552字 |
作品评介 (120字以上) | 德昌县关工委办周济同志克服自身和家庭的种种困难,义无反顾地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工作中去,无私奉献,模范带头,尽自己所能,为顺利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搞调研,竭尽全力献计献策,千方百计争取各方支持,盐源县洼里乡老衙门村顺利脱贫。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关心下一代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 | ||
采编过程 | 根据全县统筹安排,县关工委办周济同志派驻盐源县洼里乡老衙门村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期间,县委组织部、县关工委经常与周济同志谈心谈话,与当地村社交换意见,了解其工作情况,并撰写稿件予以宣传报道。 | ||
社会效果 | 周济同志的先进事迹经宣传报道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对周济同志舍小家为脱贫的无私奉献表示由衷敬佩,深受感动,他的积极作为更是彰显了关心下一代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 ||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1年4月1日 | |||
超长作品特别推荐,总编辑签字: |
周济积极参与帮扶村护林防火工作
周济,男,46岁,中共党员,德昌县关工委办公室二级主任科员,盐源县洼里乡老衙门村驻村工作队队员。他有着近20年的农村工作经验,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农民的疾苦。自任扶贫驻村工作队员以来,他克服了年龄偏大、家中妻子患癌、老人多病、孩子幼小等家庭实际困难,始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乡脱贫攻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各项重大举措,不断强化帮扶意识,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解决贫困户的实际困难,为使贫困户尽快脱贫做出了积极贡献。2020年被盐源县委、县政府评为“脱贫攻坚优秀综合帮扶工作队员”。
放弃安逸生活,选择继续砥砺前行。
作为46岁的老干部,曾担任过副乡长、副书记、人大副主席、纪委书记等职务,现已是二级主任科员的他,本可以在机关享受安逸舒适的机关生活。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践行着党员的先进性,践行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宗旨,只要组织和群众需要,他定砥砺前行。2018年1月,他响应号召,毅然放弃较为舒适的机关生活,到盐源县洼里乡老衙门村担任扶贫工作驻村队员,开始全新的自我挑战,扎实工作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投入的不光是时间和精力,更是那数不清的心血和感情。
地处盐源县北部的老衙门村是极度贫困村,距县城135公里,平均海拔2250米,全村覆盖面积45平方公里。总户数188户89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48户678人,有3个自然组,贫困户中有在梅雨镇集中安置的,有在本村安置的,有在西昌、冕宁、喜德、木里等县外安置的,居住分散。村里产业基础薄弱,群众以前以种植玉米、洋芋等农作物为生,收入主要依赖种养殖业,经济效益低。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老衙门村开始发展花椒、核桃产业,并积极引导老百姓外出务工,拓宽贫困群众的收入渠道和来源。这是周济开始驻村后用短短一个月全覆盖走访后得出的结论,并为改变老衙门村这一贫困现状而砥砺前行。
周济与贫困户共谋发展之路
克服重重困难,全力投入驻村帮扶。
其妻子现在德昌县第一小学任教,在他到老衙门村任驻村队员不久之后的2018年5月,妻子在体检时查出甲状腺癌伴颈淋巴结转移,由于工作原因,直到7月中旬,他才抽出时间陪妻子到省肿瘤医院做甲状腺全切除+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由于其妻右喉返神经不能分离保护,造成术后影响语言功能,说话极其困难,且右手无力,不能从事较重劳动,后续还需进行定期复查和放疗等治疗,康复期至少需要2―3年。为了不影响驻村帮扶工作,在妻子手术后仅10天,他又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妻子儿女,忍痛回到村上开展工作。
当时家中老人已经70多岁,因身体不好,并患有严重风湿性关节炎,无力帮助照看其家中年仅1岁的小孩,只能在微薄的工资中又抠出一部分生活费,请了家政服务人员帮助照顾家庭和小孩。今年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幼儿园未能开园,家政人员也无力兼顾,他只能将年仅3岁的小女儿带在了身边,一起驻村、一同入户开展工作。
2020年2月组织考虑其实际困难,本可以进行轮换的他,在面对组织征求意见时,又主动放弃了期满轮换的机会,继续为巩固提升该村脱贫攻坚工作而坚持留下,继续为群众脱贫奔康作贡献。
周济走访贫困户家庭
充分发挥优势,确保全村顺利脱贫。
虽然在工作队中年龄最大,但他并没有因此懈怠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充分利用其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积极协调工作队员关系,增强工作队凝聚力,除了和其他驻村队员一起走村入户外,还主动承担负责了全村脱贫攻坚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完善、归档等工作。只要是涉及脱贫攻坚工作,每一条战线上都可以看见其身影。
白天与乡村社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一道,深入全覆盖走访148户贫困户,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协助完成全村57户贫困户的安全饮水、厨房建设、入户路建设、太阳能安装等工作。完成贫困户基本信息APP采集工作,做好村级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完成州第五督导组巡查老衙门村问题反馈的整改落实工作。完成2018年54户、2019年76户未脱贫的贫困户年度收入调查,资料完善等工作。
夜晚牵头负责整改完善老衙门村“两不愁 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调查问卷资料,配合完成了省上的抽样检查及复核工作。完成老衙门村“三落实”、精准识别、精准退出、易地扶贫搬迁、彝家新寨等相关资料、材料的整理、完善、归档,顺利通过盐源县脱贫指挥部检查合格后形成专卷归档。完成贫困户家庭信息核对、《贫困户帮扶手册》填写、制作贫困户帮扶联系卡、政策明白卡、修改完善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等工作。
按照盐源县县外选派帮扶力量结对后备干部(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安排,随时同结对人电话联系,了解结对人的基本情况、思想动态,传授基层工作经验,着力培养结对人基层工作能力。
积极主动开展结对贫困户的帮扶工作,其结对帮扶的鲁克古户家庭人口6人,2个劳动力,4个小孩尚在学校读书,家庭收入低。他经常到结对户家中了解情况,宣传政策,通过动员鲁克古外出务工,帮助种植青花椒、核桃,养殖猪、羊、鸡等产业发展,并采取“以购代捐”、帮助其销售农产品等方式,2019年该户实现人均纯收入5700多元,顺利脱贫。“他每月都要来我家几次,宣传政策,了解我家的情况,及时帮我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非常感谢他对我家的帮助。”鲁克古说。
2019年圆满完成村级“一低七有”和贫困户“一超六有”全部脱贫指标,顺利通过了省、州、县的检查验收。
在工作中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发挥农民夜校作用,大力做好贫困群众的思想发动、宣传教育、情感沟通等工作,努力激发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和内生动力。对全村群众加强法治教育,大力实施治穷治愚治毒治超生“四治并举”,强力推动除高价彩礼、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树立新风尚,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广泛支持,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老衙门村能顺利脱贫,是其克服重重困难,白天穿梭在农户间,晚上完善数据等软件资料的结果。
周济参与盐源县洼里乡老衙门村家庭教育小分队
始终严守纪律,牢牢筑起廉洁防线。
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在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期间,思想上始终保持警钟常鸣,牢牢筑起清正廉洁防线,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廉政准则》,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中央八项规定、省州十项规定和驻村工作相关要求,以党的事业为重,不看重个人名利,不断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
他说“我是一名党员,从事农村工作近20年,对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能为贫困户做点事情,为脱贫攻坚出点力,心里觉得特别踏实。”(德昌县关工委办 曹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