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广安华蓥五老志愿者彭世伦:愿为青少年撑起一片蓝天 | 推荐单位 | 四川新闻网 |
作 者 (主创人员) | 胡旭阳、刘文玉 | 编 辑 | 许成嵩 |
刊播单位 | 四川新闻网 | 首发日期 | 2020.10.10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四川新闻网-本网原创 | 作品字数 (时长) | 1460 |
作品评介 (120字以上) | 本报道报道的是一位75岁的广安华蓥的五老志愿者彭世伦,在报道中记者首先写到的是彭世伦对年来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原因,通过原因写到他多年来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也看到了他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辛勤付出。充分展现出了一位心中有信仰,做事有激情的五老志愿者形象。 | ||
采编过程 | 记者到华蓥对这位五老志愿者进行了采访,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被老人所拿出的手写讲课材料震撼。记者立即记录下了老人的手写讲课材料,在随后也看到了老人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欢乐时光,最后经过对老人采访录音、图片、视频的整理形成报道。 | ||
社会效果 | 在本报道中,为全方位的展现老人的形象,记者对于采用了视频、文字、图片结合的记录方式,让社会大众看了一个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老人。报道也被中国网等转载 | ||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1年 月 日 | |||
超长作品特别推荐,总编辑签字: |
报道链接: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200928/001110629.html
彭世伦为孩子们讲课
人物名片:彭世伦,男,75岁,中共党员,老教师,广安市华蓥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从事关工委工作17年。四川省第八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评选活动候选人。17年来他始终秉持“发白心不改”的理念,怀着早年教书育人的梦想,坚持把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放在突出位置。
四川新闻网广安9月28日讯(记者 胡旭阳 实习生 刘文玉 摄影报道)华蓥市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一座红色之城,在这座城市里有一位始终初心不改,发光发热的中共老党员,这就是华蓥市的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彭世伦。2002年彭世伦退休,2003年便立马投入到了华蓥市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当中,一干就是17年。从提升华蓥学子思想道德水平,到实现青少年思想教育活动有形化、常态化和经常化,这位老教师一直脚踏实地,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撑起一片蓝天。当问到彭世伦为什么退休后依旧坚持工作时,他说:“我信守丈夫为志,老当益壮。”
彭世伦和孩子们在一起
彭世伦这17年的坚持来源于两件事,用彭老的话说就是这两件事真正的感化了他,让他一直坚持下来。一件事是2005年他率领老年志愿者到兰艺学校开展“大手拉小手”结对帮扶活动。一千多名学生中95%是留守儿童,有的学生甚至3年没有见过父母。当一天的活动结束时,有几个小同学抱着志愿者们哭,不让他们离开。彭世伦被这样的画面深深打动,从此也就渐渐地爱上了关工委的工作。第二件事是彭世伦和几个关工委的老同志,到看守所警示基地帮扶青年在押人员。一个在押人员由于少时缺少管教,以至于后来偷运白粉被抓。他痛哭流涕的对彭世伦说:“我以前读书时,如果有人也像你今天这样,带着学生到看守所接受教育,也许就不会犯罪了。”
正是这两件事,让彭世伦认识到孩子需要教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教育工作者,责任感、使命感,激励着彭世伦要把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做好,并且长久地坚持下去,永不动摇。
彭世伦为记者讲述他的活动资料
彭世伦的手写讲课教材
彭世伦说:“我把关工委工作看成是第二次创业,之前的教师工作学校是阵地,现在的关工委工作是利用节假日在村镇,社区进行思想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尊老爱幼教育等,老年志愿者是教育的主体。”华蓥市教育局关工委1997年成立以后,由于没有具体人员抓,这项工作一直是空白。在面对关工委工作零起点的状况,彭世伦同志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
他从一点一滴做起,首先为关工委争得了办公场所、设备及经费等保障,后又着手调整充实局关工委工作班子,并逐一深入学校,指导建立和完善了38所公民办学校关工委机构。关工委基础问题得到解决后,工作网络也开始成形。一些德高望重、有专长的老同志在他的感召下,也主动加入五老志愿队伍。
2015年,他加入了市关工委组织,根据老同志的特长和爱好,先后建立了6支志愿者队伍,积极与市老干部局、司法部门等配合,每年在全市开展活动60多场次,足迹遍至华蓥山区、田野,受教育师生达10多万人次。目前,关工委已经成为促进华蓥教育改革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市关工委执行主任谢昭作为在彭世伦退休前就一起工作多年的老同事,他这样说道:“老兄最让我敬佩的就是两点,一是长期牢守初心,、全心全意投入到关工委工作当中,二是他对资料的收集整理。”一张张红彤彤的荣誉证书,一本本纯手写教材上干净整洁的字迹,一份份学习、活动资料上清晰仔细的标注,无不体现着彭世伦同志对关工委工作的耐心、细心、用心。哪怕有些资料已经发黄变旧,但依旧每个边角都保存完好。如今的彭世伦同志已经75岁,虽然步子已有了些许蹒跚,右耳也有些听力障碍,已经是青丝变白发。但他依旧是一身整洁的中山装,依旧一笔一划写下自己的每一份讲稿,整理好每一份活动资料。
“发以千茎白,心犹一寸丹”。彭世伦壮心不老,矢志教育,就像自己说的那样,“愿意继续为青少年撑起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