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福灯点亮地震灾区的“帐篷学校” | 推荐单位 | 自贡市关工委 |
作 者 (主创人员) | 余灵、陈祺、李冉、李万江 | 编 辑 | |
刊播单位 | 自贡市广播电视台 | 首发日期 | 2021年9月21日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FM97.7自贡综合广播 《97.7新闻在线》 | 作品字数 (时长) | 2分24秒 |
作品评介 (120字以上) | 灾区帐篷学校,是自贡市关心下一代公益联盟成员单位——自贡九七七爱心公益协会等爱心组织在2013年雅安地震创造的灾区儿童心理抚慰项目,一直被省妇联和团委推广。作品记录了泸县地震发生以后,自贡九七七爱心公益协会的志愿者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开展志愿活动以及陪伴小朋友们度过了一个特别的中秋节。作品现场气氛强, 营造出一个具有立体感、空间感、时间感的报道,使广播具有了“可视性”。报道中的同期声及现场录音将灾区群众不畏艰难以及志愿者积极作为的形象更加鲜活地传达了出来。该消息为记录式报道,通过时间线及回溯的方式,使情节更加完善、生动。作品记录了泸县地震发生以后,自贡志愿者(包括关工委志愿者)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开展志愿活动以及陪伴小朋友们度过了一个特别的中秋节。作品现场气氛强,用具体可感的同期声为受众营造出一个具有立体感、空间感、时间感的报道,使广播具有了“可视性”。报道中的同期声及现场录音将灾区群众不畏艰难以及志愿者积极作为的形象更加鲜活地传达了出来。 | ||
采编过程 | 9月21日,记者在得知自贡市共青团及九七七爱心公益协会志愿者将前往泸县地震福集镇安置点陪伴孩子们度过一个别样的中秋节后,随即一同前往记录下了这温暖的一幕。在与志愿者交谈中了解到,在地震发生后当晚便有志愿者前去开展志愿服务并搭建了帐篷学校。记者将此行的所见所闻真实记录了下来,采录完成后对该报道进行各个平台的刊播。 | ||
社会效果 | 该报道以时间线为切口,还原了部分温暖的细节,展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录音报道的形式用声音描绘出了现场积极向上的场面。 | ||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2年 月 日 | |||
超长作品特别推荐,总编辑签字: |
【出录音】:同期声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慢慢张开你的眼睛,看看忙碌的世界,是否依然孤独的转个不停···【录音止】临近中午,《明天会更好》的歌声缓缓飘出,小朋友们稚嫩的一声“谢谢你们”温暖着在场的志愿者们。这是9月21日记者在泸县富集镇集中安置点看到的一幕,这一天恰好是中国传统佳节——中秋。
中秋意味着团圆,但安置点的群众受地震影响,团圆的地点和方式有所改变。基于此,当天共青团自贡市委和自贡九七七爱心公益协会团委志愿者联合自贡彩灯鑫安基金联合党支部精心制作了“福灯”,送给泸县富集镇集中安置点,并给安置点的孩子送去了月饼、学习用具等慰问品。为遭受地震影响的当地群众祈福、鼓劲。对志愿者的送来的祝福和关怀,安置点的学生和家长纷纷表示感谢。泸州巿自强学校 初二(3)班 谯广福说【出录音】:今天我们在灾区过中秋节,大家给我们送来了祝福,我们很高兴,也很开心。【录音止】 志愿者将一盏盏富有自贡特色的“福灯”悬挂在了集中安置点帐篷外,寓意灾区群众在党和政府关怀下,一定会尽快战胜困难,重建美好家园。自贡九七七爱心公益协会副会长 吉方东【出录音】: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呢,我们为地震安置点的孩子们送上了自贡最有特色的东西,就是“福灯”,我们在帐篷上挂着灯,也送上我们浓浓的中秋祝福,祝愿小朋友们开心快乐。【录音止】
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泸县福集镇龙脑桥小学的安置点正式“开课”, 自贡九七七爱心公益协会的志愿者充当老师,给安置点的孩子们上起了播音兴趣课,年龄小的孩子还可以来坐摇摇车、玩弹珠机。帐篷学校5至16岁的孩子110名,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志愿者们会提供不同的兴趣课程,供孩子们选择。泸县一中学生蒲俊【出录音】一进安置点就有30多顶帐篷,还有这几所帐篷学校,我认识到了许多新同学,就感觉到了政府对我们的关爱,还有社会的关心。【录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