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川渝两地关工委 携带唱好“双城记” | 参评项目 | 评论 | |
作 者 (主创人员) | 罗晓庆 | 编 辑 | 李强 | |
刊播单位 | 《关爱明天》杂志 | 首发日期 | 2023年7期 |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卷首》 | 作品字数(时长) | 1100字 | |
作品 评介 (120字以上) | 在扎实推进、全面融入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两地关工委如何抗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任务,向“新”而生,向“远”而行。此评论应时应势,积极表态,既凸显了川渝的发展特色,也展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结合这个大背景,回应时代发展的呼唤,从两地关工委经验、品牌、资源、信息4个方面的特色立意,为不断推动川渝两地关工委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提供了思路。 | |||
采编 过程 | 通过解读川渝两地关工委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点明两地关工委的各自优势、特色亮点,剖析未来搭建川渝关爱事业新平台的举措、方式,为唱好“双城记”鼓与呼。 | |||
社会 效果 | 加大了川渝两地关工委联手共唱关爱歌舆论传播的效益,激发了发展的内生动力,受到广泛认可。 | |||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4年 月 日 |
巴蜀一家亲,川渝一盘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然上升到国家战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成渝双城,作为山水相连、阡陌相通的川渝两地,唯有凝聚共识,才能更好地谋划一体化发展。川渝两地关工委也顺势响应、积极谋划,于6月8日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为开拓川渝关爱事业新图景吹响了进军号。
经验互学互鉴。四川省关工委坚持立德树人,先后开展“学党史·颂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老少同声颂党恩,携手喜迎二十大”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重庆市关心下一代工作更加重视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引导、培育“家校社共育”机制、加强市关工委工作团建设等。两地在铸魂育人上都有值得对方学习的经验,未来常态化开展互学互鉴,以学促进,将推动两地立德树人工作再上新台阶。
品牌共创共建。重庆市关工委深化开展“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 20 年,多次在全国关工委有关会议上介绍经验,被列入重庆全民阅读知名品牌;四川省关工委连续开展11年的万名青少年夏令营活动也已成为青少年喜爱和社会广泛好评的品牌活动。两地将探索联合开展川渝“青少年交流”“家长论坛”“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共同提升关爱品牌影响力。
资源共融共享。巴蜀两地流着共同的红色血脉,血脉相连、密不可分,加强、挖掘川渝两地“五老”宣讲团、工作室、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等阵地建设,推动资源共享,两地未来在共叙革命情谊,携手传承红色基因上大有作为。
信息互联互通。根据框架协议,两地关工委将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关爱明天》《青少年与法》杂志等宣传阵地,搭建信息宣传互通的桥梁,探索开设经验交流专栏,助力川渝两省市关工委大宣传格局巩固提升。
喜看晴空霞烂漫,成渝共舞天地新。从今年开始,川渝两省市关工委领导将每年开展一次走访交流活动,以沟通信息、研讨工作。既然已经开好局,唯有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抱团发展,不断在推动川渝两地关工委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才能唱好“双城记”,发出中国西部关爱事业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