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孩子,我们用爱与责任圆你上学梦 | 参评项目 | 通讯 | |
作 者 (主创人员) | 约者尔吉 | 编 辑 | 莫尔佳 | |
刊播单位 | 《关爱明天》杂志 | 首发日期 | 2023年第4期 |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基层故事 | 作品字数(时长) | 1330字 | |
作品 评介 (120字以上) | 作品大量运用白描手法,通过语言、神态以及动作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出渴望读书、憧憬校园生活却因身体原因深陷困境的小少年形象。勾勒出凉山州昭觉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携手助力困境儿童群体追梦圆梦、健康成长的美丽画卷。 | |||
采编 过程 | 小合吉的故事只是昭觉县关注困境儿童群体,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一个缩影。作者在推进工作过程中内心深受波动形成该作品。 | |||
社会 效果 | 文章刊载后,昭觉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对困难儿童的关爱帮扶精神在全州引起强烈反响,为关工委工作树立了典范。也让更多困境儿童感受到关怀与希望,更让许多读者为之动容。 | |||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4年6月28日 |
“老师,我想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去学校上学。”小合吉颤颤巍巍撑着行走辅助器,向昭觉县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回答道。他炙热的眼神里,充满着对校园生活的无比渴望。
2022年12月15日,一支由昭觉县关工委、县委老干部局、县总工会等6家单位组成的慰问团,来到县城北镇谷都村,看望残障儿童小合吉。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到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暖冬行动。看望送教残障儿童,是此次暖冬行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慰问团希望通过入户调研,深入了解残障儿童现状,力所能及为他们提供帮助。
小合吉是个早产儿,三岁时还不会走路。他的父母非常着急,四处求医才发现孩子患有脑瘫,导致肢体残障。随着年龄增长,同龄的伙伴都走进了校园,然而小合吉却只能坐在家里。每每看到同龄的伙伴都背着漂亮的书包去上学,他总是羡慕不已,无数次哭喊着让爸爸送他去学校上学。可对别的小孩再平常不过的事,却成了小合吉难以实现的奢望,低头看见自己不听使唤的双腿,他只能暗自潸然泪下。他的父母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安慰小合吉,用更多的陪伴,让孩子尽可能地放下心念。
2020年,昭觉县特殊教育学校成立,这是该县唯一一所为言语障碍、智力障碍、肢体残障、多重障碍等学生服务的特殊教育学校。小合吉因为行动不便,不能如愿走进校园,但成了29名送教生中的一员,学校定期派老师来到小合吉家开展送课活动。渐渐地,他变得开朗起来。
这一次,听说老师要带慰问团的叔叔阿姨来看望他,小合吉非常激动。早早就嚷嚷着让父亲给他穿好了衣服,坐在院子里等待。大伙儿来到家里时,小合吉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高兴地拍起手来。 “叔叔阿姨好,老师好!”小合吉彬彬有礼地打着招呼,泪水湿润了眼眶。“你的普通话说得真好,跟谁学的呀?”县教体局关工委办公室主任杨静问他。“我看电视学的,老师来教我,也是说的普通话。”“你真棒!”大家纷纷向他竖起大拇指。
“小合吉虽然走路不方便,但是聪明又好学,完全可以去学校上学……”县关工委工作人员何杰的话音未落,小合吉撑起行走辅助器,蹭蹭就在客厅里走了起来。“叔叔,我能走。”他颤颤巍巍又极力表现的样子,让在场所有人的心都为之一颤。小合吉坚定的眼神里闪烁着对校园的向往。“老师,我想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去学校上学。”他说。
小合吉的父亲无奈地说:“这个孩子一直想去学校,我也想让他去,可是没办法呀。”
“我们刚才去了特殊教育学校,像小合吉这样不能自己走路的孩子也有,只是家长一直跟着在学校照顾。在家里你们也要时时刻刻看着他,不如换个地方,到学校去,我们再去想办法给他买辆轮椅,方便你们照看他,你看这样可以吗?”何杰说。
经过再三沟通,最终慰问团和小合吉家长达成一致,新学期开学送小合吉入学。
得知小合吉的情况后,县残联的领导高度重视,很快为他采购了儿童轮椅。2023年2月14日,县关工委联合县委老干部局、县残联和特殊教育学校,如约来到小合吉家,接他人学。小合吉曾无数次幻想自己坐在教室的场景。如今,他如愿和同龄的小伙伴坐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他静静地感受着、憧憬着自己未来。
“小合吉的故事只是我县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个缩影。”昭觉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陈东坡说,“像他这样需要关心关爱的孩子还有很多。我们将持续关注困境儿童群体,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