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点燃希望 与爱同行 | 参评项目 | 通讯 | |
作 者 (主创人员) | 黄晓胜 | 编 辑 | 李雨芹 | |
刊播单位 | 晚霞杂志 | 首发日期 | 2023年7月5日 |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增添正能量 | 作品字数(时长) | 1098字 | |
作品 评介 (120字以上) | 《点燃希望 与爱同行》一文介绍了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第四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雅安市石棉县关工委副主任杨仕成的先进事迹。他33年如一日,持之以恒资助困境学生、“五失”青少年、贫困家庭子女,从最初每年资助金额几千元,到如今每年资助金额达几十万元。他把捐资助学当成自己事业的一部分,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上做出突出贡献。 | |||
采编 过程 | 记者于2023年3月前往雅安市石棉县采访当地老同志助力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先进事迹,采访中了解到石棉县关工委副主任杨仕成不仅在灾后重建中贡献力量,还长期资助困境学生,便深入挖掘他捐资助学的先进事迹,采得大量鲜活事迹和一手资料,据此成文。 | |||
社会 效果 | 《点燃希望 与爱同行》一文介绍了雅安市石棉县关工委副主任杨仕成捐资助学的先进事迹,他无私奉献、默默为社会增添正能量的精神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反响,引起更多读者对困境青少年的关心和关注。 | |||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4年6 月 26 日 |
杨仕成近照
2022年9月6日,雅安市石棉县中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爱心捐赠仪式。在这次捐赠仪式上,石棉县关工委副主任杨仕成等,为2022年7月从石棉县中学毕业且家庭受到“9·5泸定”地震影响的100名贫困大学生发放了每人3000元的助学金。
杨仕成今年62岁,是石棉县关工委副主任,也是一名牙医。在谈及帮扶困境学生时,杨仕成说:“从1990年开始,我就坚持捐资助学,到今年已经有33年了。”在石棉县,只要有学生因为家庭困难影响上学,人们都会想到杨仕成;只要得知有学生因为家庭困难影响上学,杨仕成都会想尽办法提供帮助。
当年,杨仕成以一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后,跟着一个乐山的亲戚学牙医。两年之后,他去四川省卫校学习,一边工作一边读书,最终成为一名牙医。“我认识到知识很重要。我想,以后有钱了,我一定要让身边读不起书的孩子读上书。”
杨仕成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从1990年开始,杨仕成便捐资助学,最初,资助对象只有几个人,资助总金额几千元。如今,他每年资助对象上百人,资助总金额每年达几十万元。
1998年,正在石棉县民族中学读初中的罗某华因家境穷困面临辍学,老师不愿看到自己品学兼优的学生中断学业,慕名找到杨仕成求助。杨仕成了解情况后,在学习、生活和思想上给予了罗某华无微不至的关怀,并一直坚持资助他读初中、高中、大学,直到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毕业。
2015年,石棉县田湾乡爱国村的王某幸运地考上了西南石油大学。但因家中几个亲人相继病逝,全靠母亲种地养活三兄弟,家中经济异常困难。杨仕成得知情况后,捐助现金3000元,加上其他好心人的帮助,解了王某的燃眉之急。
2023年1月12日,杨仕成对石棉县14名困境青少年进行春节慰问,为每名孩子发放了1000元慰问金。
33年来,杨仕成持之以恒资助各类困境学生、“五失”青少年、贫困家庭子女1000余人,资助总金额达500余万元。杨仕成的付出,让这些学生铭记在心,感恩在心。受资助学生孙某东来信说:“非常感谢像您一样帮助过我的人,在我身陷困境的时候伸出援手,让我有机会继续前行,向更好的自己、更大的舞台、更精彩的人生出发。”受资助学生李某梅来信说:“我希望在未来的道路上向您学习,以您为榜样,将您的爱心传递下去,用实际行动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因为在关心关爱下一代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杨仕成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认可和表彰。杨仕成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第四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长期捐资助学是一件难事,杨仕成却从未中断,他说:“我把资助学生当成我事业的一部分,这是我的工作,是我必须要做的事情,而且会一直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