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乡村图书馆的担当 | 参评项目 | 通讯 | |
作 者 (主创人员) | 王立新、屈丽梅 | 编 辑 | 徐蓉 | |
刊播单位 | 晚霞杂志 | 首发日期 | 2023年6月20日 |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金秋 | 作品字数(时长) | 899字 | |
作品 评介 (120字以上) | 文章讲述了四川省通江县新场镇巴州沟村图书馆馆长、80岁的老人杨毅的故事,有着58年党龄的他现任新场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从90年代初,杨毅便与妻子一起,在家里开办图书馆,而其中,包含一间“少儿阅览室”,他的图书馆,为村民和孩子们提供了精神粮食,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做了积极贡献。 | |||
采编 过程 | 记者在了解杨毅事迹的基础上,深入巴州沟村,了解他几十年来的一点一滴,在大量鲜活资料的基础上,书写成文。生动展现了杨毅老同志的坚持与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贡献。 | |||
社会 效果 | 文章一经刊出,受到了广泛好评,杨毅老同志80岁高龄仍坚持开办图书馆,为孩子们讲座的故事感染了不少读者。也吸引了大众对乡村青少年的关注。 | |||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4年 6 月 26 日 |
杨毅整理图书
在四川省通江县新场镇巴州沟村,有一个古色古香的农家小院,门口悬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群众文化馆”标牌,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醒目。农家小院内有一间书屋,陈列着社会类、农科类、经济类、医学类等不同科目的图书,十多位村民正围坐在书桌周围,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中,整个书屋洋溢着浓浓的书香味。
“村里有了这家图书馆,确实很方便。在种植、养殖过程中遇到问题,过来翻翻资料,基本就能找到解决办法。”村民张贵平一边把书轻轻放回书架,一边满心欢喜地说。自从有了这家图书馆,村民们常常三三两两相约来这里查找资料和借阅书籍。
图书馆的主人叫杨毅,今年80岁,是一位有着58年党龄的老党员,现任新场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前不久上榜“巴中好人”。20世纪90年代初,杨毅与妻子商量,决定在自己家里开办图书馆,将父母留给他们的近千册书籍进行归类整理,再适时添置一些,免费为村民开放。这一开,就是三十余载。如今,这座“精神粮仓”越来越富有,藏书已达3000册。
“开办免费图书馆,是为了让珍藏的图书发挥更大的价值,也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充实。图书馆为有阅读需求的村民提供帮助,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从杨毅铿锵有力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了一颗饱含赤诚的仁爱之心。
为了激发村民的阅读兴趣,杨毅还在图书馆举办各类文化活动。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他组织村民在图书馆欢聚一堂,举行文艺表演;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他组织全村50余名党员在图书馆开展“学党史、读红书、颂党恩”主题教育活动;2022年“孝老敬贤月”期间,他在图书馆为近百名学生、家长举办了一期主题为“孝老爱亲、向上向善”的家庭教育讲座。
“自办图书馆的目的就是给乡亲们提供精神食粮,激发村民的阅读热情,让大家在阅读中汲取前行力量,涵养文明新风,还能在阅读中‘提神’增智、‘提技’增收,在不断学习中开创幸福生活。”杨毅的这番话既有发自内心的善良和朴实,又有彰显温度的责任和担当。
最近,杨毅正在忙着一件事——增设一间“少儿阅览室”免费对学生开放。同时,他正在和当地学校取得联系,希望通过广泛宣传,让孩子们节假日多到他家“做客”,让孩子们在他的图书馆中“阅”读“悦”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