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我市多举措护航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 参评项目 | 通讯 | |
作 者 (主创人员) | 余俊伟 | 编 辑 | 曾 晨 | |
刊播单位 | 绵新网 | 首发日期 | 2023.6.1 |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作品字数(时长) | 1361 | ||
作品 评介 (120字以上) | 儿童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我市全力维护保障儿童权益,支持服务家庭教育,关心关爱留守、困境儿童,用爱呵护少年儿童的成长之路。我市打造了特色鲜明的家庭教育品牌,实施“让爱·驻家”“依法·带娃”“相伴·成长”三大项目,助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常态化、精准化、普惠化发展。 | |||
采编 过程 | 市关工委办公室工作人员、日报记者曾晨在活动现场采编。 | |||
社会 效果 | 绵阳市关工委探索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和儿童友好社区创建工作,继续以儿童优先、立德树人为导向,聚焦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坚持推动儿童事业向前发展。 | |||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4年 6 月 27 日 |
“播一粒种子,让心愿发芽开花,伴着光阴的期待,成长吧!”近日,在涪城区城厢街道临园路东段社区,“雯雯姐姐讲故事”准时“登场”,孩子们围坐在巾帼志愿者钟雯身边,在一个个天马行空的童话中得到启发和思考。
“雯雯姐姐讲故事”作为社区公益项目,主要围绕爱国主义、传统文化、培养好习惯等方面,面向儿童,每月至少开展3场阅读活动。志愿者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讲读深受孩子们喜爱。
该项目是我市积极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的一个暖心缩影。
儿童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我市全力维护保障儿童权益,支持服务家庭教育,关心关爱留守、困境儿童,用爱呵护少年儿童的成长之路。
用心系好“第一颗纽扣”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关注家庭教育,是护航儿童成长的首要任务。
“抓好家庭教育是当务之急,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关键所在。”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目前建立市级家长学校总校1所,家校共育实践基地1个,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公益课堂。
同时,我市打造了特色鲜明的家庭教育品牌,实施“让爱·驻家”“依法·带娃”“相伴·成长”三大项目,助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常态化、精准化、普惠化发展。
用情撑起一片晴空
“感谢您,在成长的道路上为我们亮灯,未来我一定好好学习,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将关爱传递下去!”不久前,来自涪城区特殊教育学校的聋哑女孩小艺(化名)用书信形式表达出内心的感激之情。
另一边,在安州区雎水镇沸水儿童之家,10余位“童伴妈妈”正带着留守儿童做“找宝宝”的游戏。孩子们情绪高涨,乐在其中。
对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是护航儿童成长的重要环节。市妇联联动多部门,面向“五失”、事实无人抚养等青少年儿童,以“温暖童心·暖冬行动”“金秋助学·圆梦行动”等行动为载体,开展助学、助困、助孤、助残、助业、爱心帮教的“五助一帮”活动,今年以来,累计运用资金68.4万元,资助704名儿童。
用力筑牢安全防护墙
日前,市妇联与市检察院共同制定了《关于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协作十项举措》。“巾帼红”携手“检察蓝”,有力、及时地维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为广大妇女儿童撑起了“保护伞”。
在绵阳,为搭建妇女儿童保护阵地,市关工委、市妇联、市检察院、市司法局等部门建立起“一站式”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中心、县级妇女儿童维权站、“五老关爱活动室”等保护阵地,及时受理关于未成年人的来信、来访、热线咨询和投诉,进一步擦亮“熊猫未士”未检品牌,形成了上下联动、共同发力的未成年人保护网。
与此同时,为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我市以国家宪法日、国际反家庭暴力日、世界儿童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不断创新宣传载体,线上线下相结合,在一堂堂法律讲座、一个个动漫宣传片、一次次安全知识普及中,为全市儿童筑牢安全防护墙。
去年8月,《绵阳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正式发布,从儿童的健康、安全、教育、福利、家庭、法律保护等方面规划部署了未来十年全市儿童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为全市儿童事业迈向新发展阶段写下了生动注解。
未来,绵阳还将探索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和儿童友好社区创建工作,继续以儿童优先、立德树人为导向,聚焦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坚持推动儿童事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