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关心青少年,我们尽责任——彭山区各学校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模式 | 参评项目 | 通讯 | |
作 者 (主创人员) | 李淑群、詹珂茜、宋础宏 | 编 辑 | 马诗雨 | |
刊播单位 | 眉山日报彭山版 | 首发日期 | 2023年11月14日 |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08 | 作品字数(时长) | 2025字 | |
作品 评介 (120字以上) | 为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指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育人才的教育体系,我区关工委密切协同教育部门,积极支持指导学校因校制宜探索劳动教育模式,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 |||
采编 过程 | 根据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我区各级关工委紧密配合有关部门和学校,采取多种形式,重点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细化有关要求,加强工作指导,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抓好劳动教育,培育有用人才。 | |||
社会 效果 | 通过新闻传播,完善了劳动教育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 | |||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4年 月 日 |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要求“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是从战略高度对劳动教育的再诠释,是从时代角度对劳动教育的再认识,是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新时代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提出的新论断。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指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育人才的教育体系,彭山区关工委密切协同当地教育部门,积极支持指导学校因校制宜探索劳动教育模式,迈出了坚定的步伐,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观音小学
因地制宜建设“智慧田园”
观音小学地处乡村,该校结合自身实际,努力构建有乡情、有土味、有收成、有未来的劳动教育模式。
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该校在当地党委政府、关工委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学校旁租用三亩土地,投入二十余万元,在全区率先建立了校内劳动实践基地——智慧田园,分班对责任田开展种植和日常管理工作。此外,学校还建有乡土文化陈列室和体验厨房,智慧田园建有智慧大棚和班级责任田块;学校和川农大开展“大手拉小手”校际合作,对学生进行农业科技和劳动教育实践指导。
彭山一小
积极培养学生自主生活能力
彭山一小积极探索城镇学校的劳动教育模式,针对小学生特点进行劳动教育,做到既有教材,又有活动。该校连续三年开展了劳动日竞赛活动,编写了校本教材《自主生活我能行》《好习惯养成手册》和《金色童年,学生行为记录手册》,让教师在课堂教育上有的放矢,让家长知道有什么可以让孩子做,让学生知道生活中自己可以做什么。
同时,该校连续三年举办《幸福由我,动出精彩》学校劳动竞赛活动,竞赛内容包括叠被穿衣、系鞋带、装被子、修板凳、包饺子、做水果拼盘等,以提高学生的自主生活能力。竞赛前,学校还邀请学生家长代表分享劳动收获体会。
彭山四小
劳动教育“六融入”常态化
彭山四小以“六融入”为接点,形成了“校+课+家+社+企+节”的劳动教育模式,实现了劳动教育常态化。
——融入校园生活。建立“劳动责任田”机制,将校内花园、路面、楼梯等承包到班,使每班都有“劳动责任田”;班主任再将劳动任务细化,承包给班级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有“责任田”,鼓励学生服务自我、服务他人。
——融入课堂教育。按规定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每周设一节劳动课,每学期制发一册劳动教育校本教材《我爱劳动》,其中分劳动最光荣、家庭小帮手、学校小主人、生活小能手四个部分。开展学科教学渗透劳动教育,学科课堂教学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在道德与法治、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中渗透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不分贵贱等劳动观教育;在数学、科学、体育与健康等学科中渗透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等。
——融入家庭生活。要求学生每周一到周五做十分钟家务;周六、周天、节假日、寒暑假,每天一小时劳动体验。
——融入小区生活。鼓励学生在所住小区参与一项志愿服务工作,利用节假日开展志愿服务,参与环境卫生服务、亲情服务、文化服务等。
——融入企业生活。利用节假日把孩子带到饭馆学做菜,带到保洁公司体验卫生打扫,带到农场融入农事生活,带到垃圾分类场学习垃圾分类等。
——融入节日生活。让家长利用每个节日和孩子进行亲子劳动。春节家长与学生共办年货,共同包汤圆、制作腊肉;“三八”节为母亲洗脚、做菜、送感恩卡等;端午节和家长一起包粽子,在节日里享受劳动的乐趣。
谢家小学
打造劳动实践基地“农时园”
2021年3月,谢家小学租用土地3.3亩,用以打造劳动基地——农时园,安排学生种植农作物和蔬菜。农时园实践基地被划分为18块,做到每班均有责任田。为支持学校劳动教育,不少学生家长还主动给学校送来菜种子、菜苗、地膜、有机肥等。
武阳小学
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三融”活动
武阳小学结合学校特点,开展中医药文化“三融”校园的劳动教育活动,即融入环境、融入课堂、融入活动。同时,利用学校空地开辟趣味百草园,种植本地常见的中草药,目前种植有青蒿、紫苏、车前草、陈艾、金银花等多种中草药。
黄丰小学
以柑橘种植园为劳动基地
黄丰小学与柑橘种植基地丰华社区结对,开展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学校定期组织学生来到柑橘种植园劳动,为果树松土、施肥,学习果树剪枝等。
各学校探索劳动教育模式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学校劳动教育融入课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和实践活动,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和欢迎。不少家长反映,开展劳动教育后,孩子勤快多了,周末、节假日会主动做事,“这样的劳动教育接地气,让孩子们受益匪浅。”
开展劳动教育后,学生们纷纷表示,劳动教育增强了自己的劳动意识,不仅让自己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还让自己慢慢养成了爱劳动、会劳动的好习惯,帮助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