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他们用慈心大爱感染身边人 | 参评项目 | 通讯 | |
作 者 (主创人员) | 周光虎 何智慧 | 编 辑 | 文字系列(连续、组合)报道和广电作品不另报编辑 | |
刊播单位 | 《关爱明天》 | 首发日期 | 2023年10月 |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热点版面的基层故事版块 | 作品字数(时长) | 1246字 | |
作品 评介 (120字以上) | 该作品通过对林遇春、徐励夫妇及中共青川县住绵阳离退休干部支部委员会的老干部的捐资助学事迹的记录,让大家感受到了他们的慈心大爱,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他们的温暖,进一步激励了孩子们化感恩为行动,以优异的成绩回馈社会,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 |||
采编 过程 | 通过对新闻对象、受捐赠对象及单位的采访了解及相关活动的参与。 | |||
社会 效果 | 通过该作品的宣传发布,让大家感受到了老干部的慈心大爱,激发了更多老干部对青少年的关爱激情,让更多的老干部、单位、企业及爱心人士积极加入了关心下一代的工作。 | |||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4年 月 日 |
5月23日,第八届“林遇春阅读奖励基金”发放仪式在青川中学举行。这一基金自设立以来,已惠泽120名学生。林遇春是谁?他又为什么会在青川设立这项奖励基金奖励学生阅读?这个故事,还要从40多年前说起。
今年95岁的林遇春,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至1983年,他在青川县担任县委书记,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走遍了青川的山山水水,热爱青川的山山水水,更热爱青川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人民”。离休以后,他仍时刻挂念着曾经工作的青川。来自偏远农村的林遇春,深知教育是百年大计,青川学子只有通过学习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他主动与青川老同事联系,多次交换意见,拟定通过捐资购买书籍的手段,为学子谋福利。2015年,林遇春正式向青川中学捐资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设立“林遇春阅读奖励基金”,以期通过此种方式鼓励更多的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读懂书”。2016年是“阅读奖励基金”首个奖励年,年近九旬的林遇春,不顾路途颠簸,亲自出席了首届颁奖仪式。在看到满堂的青川学子后,他现场决定,再加资5万元用于该基金的稳定运行。
在青川中学的校史上,个人最大的单笔捐款来自一名远在扬州的离退休教师,他叫徐励。2018年,身体每况愈下的徐励同夫人谢九如立下遗嘱,设立“徐励谢九如助学金”,将全部40万元积蓄捐赠给曾经工作过的青川中学,资助学校2019届至2022届高三优秀学生。就在助学金设立后的两个月,刚满91岁的徐励因病离世。
徐励与青川同样有着深厚的渊源。1955年,他调入青川工作后考入云南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又再度分配到青川中学工作至离休。据说80年代回到故乡扬州时,徐励早已忘却乡音,说的是一口流利的青川话。
林遇春、徐励的助学金已惠及数千名青川学子求学上进。林遇春还曾多次为工作过的青川、平武等地的学子捐资助学,资助过数名大学生完成学业。他的每一分捐助,都来自他的离休工资,他的一个水杯用了30年,一件西装穿了20年,补满补丁的背包是他峥嵘岁月的见证;徐励捐赠的助学金是他和老伴的毕生积蓄,40万元是老两口住在没有贴一片瓷砖的蜗居里,一分一厘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来时空手,走时也空手,不带走一根草”徐励对自己近乎“克扣”,成就了他对青川教育事业的“慷慨”。
如今,很多受到过林遇春、徐励帮助的学子已经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很多人都向他们写信表示感谢。就读于澳门理工大学的唐浩月向林遇春写信说:“林老先生,您当日赠予我的精品书籍为我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您在讲堂中的真切期望也是鼓励我继续阅读的动力。深知字不成书,但求纸短情长,希望能借这短短的几段话,表达我对您深深的谢意。”
老干部捐资助学的事迹也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今年3月,中共青川县住绵阳离退休干部支部委员会的老干部在参加学习日活动时共同决定,设立助学金每年随“林遇春阅读奖励基金”颁发,用于资助家庭困难的学子。在今年的“林遇春阅读奖励基金”发放仪式上,老干部党兴谷将12400元现金交到了青川中学校长邱正权手中。党兴谷说:“老同志们都很关心青川的教育,通过捐资助学,略表心意,想以此激励学子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