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报道三:自贡市富顺县兜山镇关工委执行主任唐国贵:浓浓关爱系乡村 滴滴奉献暖人心

日期:2024-06-27 21:38:00 来源:本站 浏览:1944次


第十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报道三:自贡市富顺县兜山镇关工委执行主任唐国贵:浓浓关爱系乡村  滴滴奉献暖人心

参评项目

通讯

  

(主创人员)

付莉莉

   

郭昕玥


刊播单位

香港商报

首发日期

2023年11月13日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香港商报网-地方频道


作品字数(时长)

1854

作品

评介 (120字以上)

自2015年以来,唐国贵带领一班「五老」志愿者,组织广大青少年深入学习党史国情,把传承红色基因作为立德树人的第一要务,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而他,也被人称为兜山镇关工委「一号老头」。在兜山镇,关工委组织实现10个行政村、2个社区及辖区内3所学校「全覆盖」。他带领“五老”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思想引领立德树人,他助孤扶困,发挥「五老」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在唐国贵的带领下,兜山镇关爱工作蒸蒸日上。


采编

过程

「作为一名『五老』志愿者,我要实实在在的干点事!」为用好本地红色资源教育青少年,唐国贵带领兜山镇关工委向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利用全县打造红色的契机建设肖凤阶事迹展陈馆的建议。如今,肖凤阶事迹展陈馆已成为富顺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活动阵地。馆内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张图片、每一件实物,凝聚着唐国贵的心血,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无私奉献精神。


社会

效果


有这样一群退而不休的老人对关爱工作充满激情和活力,在关爱的路上一直奔跑着。他们就是一群普通的老人,没有奢华的服饰,华丽的语言,只是默默无闻,用行动诠释着为人民服务,他们在孩子们的成长路上不仅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在青少年成长的人生道路上,这群老人的身影犹如一道亮光为他们指引着正确的方向,他们不断创新、丰富活动载体,搭建关爱平台,以涓涓细流之爱滋养着祖国的未来,他们平凡而伟大的事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赞扬。


领导签名:

 

张丽

                                                            (推荐单位盖章)

2024 6  27 


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报道三:自贡市富顺县兜山镇关工委执行主任唐国贵:浓浓关爱系乡村 滴滴奉献暖人心

「作為一名『五老』志願者,我要實實在在的干點事!」自2015年以來,唐國貴帶領一班「五老」志願者,組織廣大青少年深入學習黨史國情,把傳承紅色基因作為立德樹人的第一要務,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而他,也被人稱為兜山鎮關工委「一號老頭」。在兜山鎮,關工委組織實現10個行政村、2個社區及轄區內3所學校「全覆蓋」。

 

打造紅色教育基地  思想引領立德樹人

兜山鎮是自貢鹽場工人運動先驅肖鳳階的誕生地,也是川滇黔邊區游擊隊活動地,有着悠久的人文和歷史文化資源。為用好本地紅色資源教育青少年,兜山鎮關工委向鎮黨委政府提出了利用全縣打造紅色的契機建設肖鳳階事跡展陳館的建議,並被鎮黨委政府採納。

「當時時間十分緊張,他一邊要照顧身患癌症的老伴兒,一邊還要完成組稿任務,白天他擠出時間入戶走訪、翻閱資料、收集查證材料,晚上待老伴兒休息後又繼續伏案奮戰。」兜山鎮黨委書記張文彬回憶。

如今,肖鳳階事跡展陳館已成為富順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活動陣地。截止目前,展陳館接待青少年學生、幹部群眾32000多人次。看着館內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張圖片、每一件實物,唐國貴很欣慰,「再辛苦,都值得。」

立德樹人,既要打造陣地,也要引領思想。2017年開始,由10名關工委骨幹及「五老」志願者組成的關愛宣講團,走進學校、村社,在全鎮青少年中廣泛開展「傳承紅色基因、強化理想信念,培育時代新人」的宣講活動。

有一次,宣講團走進兜山中學進行宣講,正好遇到下大雨,學校就搭起雨棚,全體師生在雨棚里聽完了宣講課。「很有壓力」,唐國貴告訴記者,每次宣講團走進學校,學校都很重視,會專門停下教學組織全體師生聽講,「如果講得不精彩,既耽誤師生們的寶貴時間,又會辜負大家的期待。」為讓宣講內容更加豐富,適合青少年,唐國貴在宣講團的基礎上分類建立了5個備課組,打造了包括鹽都英烈事跡、法治類、黨史類、思想道德類、兜山名人類等內容豐富的精品宣講課件。

據統計,宣講團先後組織宣講60餘場次,受教學生近4萬人次,其中唐國貴個人到校、村宣講24場次,受教學生1.15萬餘人次。

 

助孤扶困  發揮「五老」優勢助力鄉村振興

「是唐爺爺,讓我有了上學的機會。」今年14歲的戚靜,家中父親、爺爺、奶奶都因重病失去勞動力,生活的艱難落在戚靜稚嫩的肩上。

「這娃娃急需救助。」唐國貴在了解到戚靜的具體困難後,主動認領幫扶這個家庭,第一時間與民政部門對接,為其辦理低保,及時緩解這一家面臨的經濟困難,並鼓勵她堅持學習。面對唐國貴對自己的幫助小女孩感恩地表示,「一定不辜負唐爺爺的關懷和期望,堅持勤奮學習,將來建設家鄉、報效祖國。」

自擔任兜山鎮關工委執行主任以來,幫扶困境青少年兒童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一直是唐國貴工作的重點。結合多年的基層工作經歷,唐國貴提出了「結對幫扶助成長,基金幫扶促發展」的工作計劃,一方面建立兜山鎮困境青少年兒童工作枱賬,實現困境青少年兒童結對幫扶全覆蓋。另一方面積極發動社會力量,動員愛心企業家和社會愛心人士共同籌資成立了兜山鎮關愛基金--「紅成基金」。

2016年以來,該基金已累計籌資近百萬元,愛心捐助兜山籍優秀困難學生205人次。此外,唐國貴還先後籌集爭取到各類關愛資金448萬餘元,用於實施鎮域學校校舍維修改造、困難學生家庭產業扶持、環境整治等關愛項目。其中由兜山鎮黨委政府主導,唐國貴積極參與發起的鎮一級關愛基金,累計惠及學生2000餘人。

2014年,返鄉流轉土地發展果蔬種植業的鄧淵剛面對着庫房裏堆成山的蔬菜犯了難,「當時村裏的道路全是泥巴路,貨車根本無法開進村,」看着蔬菜全爛在房子裏,鄧淵剛着急上火,「多虧唐主任幫忙。」時任鎮政府黨政辦主任的唐國貴了解到這一情況,積極爭取專項資金,幫助該村修建了便民道路、產業道路近3公里,為農產品便捷出村提供了有效的運輸保障。

站在鄧淵剛的種植家庭農場內,數百畝柑橘樹長勢喜人,一條整潔平坦的水泥路直通農場口「再等一個月,這些柑橘就可以採摘發貨了。」望着掛在枝頭上沉甸甸的果實,鄧淵剛笑得很開心。

直到現在,唐國貴仍舊關注着鄧淵剛的農場和村裏的產業。從聯繫省農科院專家現場培訓到動員村民「家門口」就業,從積極宣傳當地農產品、拓寬銷售市場到打造「兜山紅」農業品牌,唐國貴充分發揮「五老」優勢,幫扶返鄉青年,助力鄉村振興。

2023年,鄧淵剛在關工委的持續幫助下,成功打造集種植養殖、瓜果採摘、休閒觀光等於一體的生態農場,帶動貧困戶及周邊農戶近30戶村民就業,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記者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