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报道五:资阳市乐至县关工委执行主任唐顺德:弘扬元帅精神 用余晖照亮下一代 | 参评项目 | 通讯 | |
作 者 (主创人员) | 付莉莉 | 编 辑 | 郭昕玥 | |
刊播单位 | 香港商报 | 首发日期 | 2023年11月16日 |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香港商报网--地方频道 | 作品字数(时长) | 1950字 | |
作品 评介 (120字以上) | 今年69岁的唐顺德是乐至县关工委执行主任,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的他,退休不退责,带着对孩子们的关心牵挂,带领全县21个乡镇(街道)关工组织全身心地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他带领乐至县关工委致力弘扬元帅精神,将红色基因薪火相传,重视实践教育,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筹措资金将关爱落到实处,帮扶救助解难题。他对青少年有情怀,用余晖照亮下一代。 | |||
采编 过程 | 乐至是陈毅元帅的故乡,唐顺德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引领。他组织成立「弘扬元帅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宣讲团。5年时间里,宣讲团在全县各中小学校开展60余场宣讲,6万余人次听讲。虽然年近古稀,唐顺德仍坚持亲临每一场关心关爱青少年的活动。而每次实践活动大至安全保障预案,小到每餐食谱,唐顺德都事无巨细安排好,也从未缺席。让孩子们喝上热水,吃上热腾腾的饭菜,唐顺德从小事入手,涓涓细流,润物无声,以小爱汇聚成大爱,照亮青少年前行的道路。 | |||
社会 效果 | 有这样一群退而不休的老人对关爱工作充满激情和活力,在关爱的路上一直奔跑着。他们就是一群普通的老人,没有奢华的服饰,华丽的语言,只是默默无闻,用行动诠释着为人民服务,他们在孩子们的成长路上不仅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在青少年成长的人生道路上,这群老人的身影犹如一道亮光为他们指引着正确的方向,他们不断创新、丰富活动载体,搭建关爱平台,以涓涓细流之爱滋养着祖国的未来,他们平凡而伟大的事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赞扬。 | |||
领导签名:
张丽 (推荐单位盖章) 2024年6 月 27 日 |
初秋,在資陽市樂至縣青少年社會實踐教育基地,一場「動手實踐 增強觀念 提高素質」青少年勞動實踐課正如火如荼的舉行。
「菜苗間距是你們的一個正常腳步距離,坑圍按你們的一個拳頭的一倍大小,澆水要均勻的噴曬......」在基地的菜園裏,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正手把手地教着一群孩子們勞作,除草、挖坑、種苗、澆水......孩子們幹得熱火朝天。
眼前的老人,正是資陽市樂至縣關工委執行主任唐順德。唐順德今年69歲,樂至縣關工委執行主任,「我從部隊轉業到地方,分管的工作一直都是教育,我對青少年有情懷。」從工作崗位退下來的唐順德,退休不退責,帶着對孩子們的關心牽掛,帶領全縣21個鄉鎮(街道)關工組織全身心地投入到關心下一代工作中。
在活動基地,孩子們參觀桑蠶博物館了解農業知識;在菜園裏栽種蔬菜;勞技課上親手作饅頭、搓湯圓、包包子;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臉上露出驕傲自豪的表情。像這樣「行走的課堂」,樂至縣的青少年們每學期都會參加一次。
弘揚元帥精神 紅色基因薪火相傳
唐順德深知做好青少年工作,就得搞好思想教育。樂至是陳毅元帥的故鄉,「我們要充分利用紅色資源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引領。」
他組織成立「弘揚元帥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 爭做時代新人」宣講團,邀請專業人士譜寫歌曲,編撰印製1.6萬冊《陳毅元帥宣講資料》,在全縣各中心學校開展宣講及贈書活動。同時,組織在學校培養「不走的宣講員」,鼓勵學生在本校講紅色文化、講傳統文化、講陳毅故事。
5年時間裏,宣講團在全縣各中小學校開展60餘場宣講,6萬餘人次聽講。
雖然年近古稀,唐順德仍堅持親臨每一場關心關愛青少年的活動。2020年,他組織開展了全縣中小學生「弘揚元帥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 爭做時代新人」演講比賽;2021年,在陳毅元帥誕辰120周年之際,他整理印製《陳毅事跡宣講資料——中小學學生演講專輯》6000冊,贈送給中小學校;2022年組織開展「喜迎二十大」系列活動......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越來越多的孩子將這些革命家視為楷模,懂得了現在的幸福生活來自不易,紛紛立志要努力學習,將這種精神傳承下去。
重視實踐教育 提高青少年綜合素質
唐順德一直重視青少年社會實踐教育活動。目前,樂至縣已建成了陳毅故居、勞動舊居、東山旺億、馬鞍山農莊等7個實踐教育基地。當地關工委根據學生年齡及各中小學具體情況,結合季節特點,開展現代農業勞動、畜牧養殖技能、生活技能、專項特色產品的動手操作、傳承紅色文化等五大類別活動。先後組織50餘批學生到各個基地開展實踐活動,受益青少年2萬餘人次,極大增強了廣大青少年適應社會的能力。
而每次實踐活動大至安全保障預案,小到每餐食譜,唐順德都事無巨細安排好,也從未缺席,他總是說:「孩子們的安全是大事情,我要盯着他們一個個開開心心地搞活動,平平安安地回家才放心!」
「娃娃參加了幾次這樣的活動,學會了如何耕地、種菜、做飯,而且還親自給我們做了一桌飯菜,簡直不敢相信。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聽到家長們的反饋,唐順德滿臉欣慰。他表示,將繼續利用「行走的課堂」,通過加強青少年社會實踐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綜合素質。
關愛落到實處 幫扶救助解難題
除了提升青少年的生存技能,唐順德也很重視他們的餐飲健康,尤其是午餐。他在調研中發現,農村學生吃冷菜容易拉肚子,城鎮學生家長天天送飯費時費力,部分學生把家長給的校外伙食費拿來買零食......「這對正在長身體的娃娃們不好。」於是,唐順德策劃實施「關愛廚房」建設項目,確保孩子們吃上熱騰騰的飯菜。
改建廚房需要資金,錢從哪裏來?為了青少年的健康,唐順德積極與上級部門協調,爭取到了部分專項撥款,又與其他「五老」志願者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發動愛心企業、愛心人士進行捐贈,至今累計籌集善款超200萬元。
資金支持為關愛青少年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唐順德的努力下,樂至縣吳仲良中學、高寺鎮中心小學、樂至縣大佛鎮中心小學、中天鎮九年義務教育學校4所學校的「關愛廚房」已完成改造,「下一步,我們還要陸續改造其他學校的關愛廚房,讓孩子們都吃得好。」唐順德表示。
除了「關愛廚房」,樂至縣關工委還通過「金秋助學」「暖冬慰問」和臨時救助活動,解決近2000名困境青少年的急難問題。
在眾多受助青少年當中,寶林鎮的一對姐弟孤兒始終牽動着唐順德的心。「專心讀書,不要為生活費發愁」,在了解到這對姐弟的境況後,唐順德多次與學校和民政部門協調,向愛心人士募集資金定向資助,直至他們高中畢業。三年後,小芒和小旺順利畢業並踏入大學校門。
唐順德一直撲在青少年關愛事業上,剛開始,子女們不理解,說「還去受那些氣」,他總是耐心地講述自己在調研中遇到的那些需要幫扶救助的孩子,漸漸的,家人接受了他對關愛青少年事業的熱情和執着,其兒子還主動每年捐出1萬元,表達對父親工作的支持。(記者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