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卢东琼:拔节孕穗 向阳花开 | 参评项目 | 通讯 | |
作 者 (主创人员) | 李敏学 | 编 辑 | 李怡霏 | |
刊播单位 | 关爱明天 | 首发日期 | 2023年9月 |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热点励志 | 作品字数(时长) | 2587字 | |
作品 评介 (120字以上) | 作品反映了攀枝花市励志青少年通过市关工委及社会各界帮助,成功考上北京大学,展现了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的成效。 | |||
采编 过程 | 作者走进励志青少年卢东琼的生活,描述了她的生活环境和家人对她的影响,记叙了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下实现人生理想的故事。 | |||
社会 效果 | 较好 | |||
领导签名: 王朝辉
(推荐单位盖章) 2024年6月27日 |
“邱阿姨,我是卢东琼,我考上了北京大学……”2023年7月底的一个清晨,攀枝花市关工委工作人员邱宏接到了卢东琼的电话,听到这个让人振奋的好消息,激动与欢喜都洋溢在电话两头。而回忆起三年前,初见这位女孩儿的心酸与感动,也再一次浮现在邱宏眼前。
2020年8月,攀枝花市关工委、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联合爱心企业启动了第三届“孝感攀枝花 最美孝亲少年”评选项目,旨在选树和资助家庭困难且孝老爱亲的优秀青少年。彼时,米易县一位考上攀枝花市第七高级中学的女孩儿,走进了“最美孝亲少年”项目负责人邱宏的视野。当时,跋山涉水两个多小时,邱宏与项目组人员入户来到了米易县湾丘乡杨家村卢东琼的家,第一次见到了秀气又腼腆的卢东琼,也第一次了解了她艰辛又努力的生活。
在妈妈的爱里生根发芽
卢东琼的父亲在她很小时便离世了,为了养活她和哥哥,母亲远赴浙江服装厂打工,她和哥哥便由外公外婆养护。那时,白天哥哥去上学,她便跟着外婆去地里干农活,稍大一些就会背着外公编的竹背篓和表哥表姐们去山上背柴火、到田间打猪草,与外公外婆春天摘樱桃、夏天摘花椒、秋天打核桃、冬天收豌豆,就这样在那座高高的大山里生活着,年复一年……
直到她上学前班的年纪,母亲才从外地回来,在当地农户的大棚里干活,她和哥哥才回到妈妈身边。而她记得最深刻的是,六七岁起她就自己洗衣服,那时候她有唯一的一件冬天的棉服,自己洗不动都是母亲帮忙洗,而每一次看着母亲干完活回来还在冰冷的水中搓洗自己的棉服,双手冻得又红又紫时,她心里就一直想着:快些长大、快些成大,好帮妈妈分担一些。
上小学后,她对知识的渴望愈发热烈,老师布置一遍的抄写她会认认真真写两遍,一有机会就让哥哥和表姐教她做题,没事也最喜欢翻看他们的课本,尽管很多还看不懂,但她仍觉得看书是最美妙的事情,这也为她后来的学习打下了好的基础。到了三四年级,哥哥到了县城上初中,家里没人煮饭了,母亲开始为此犯难,之后她便主动学会了做饭。谈及最初学做饭,她笑着说:“妈妈干活很辛苦,回来得也晚,我想让她回来能像哥哥在的时候一样,吃上一口热饭!最开始的时候,我总是掌握不好米和水的比例,是我当时的数学老师教了我一个好方法,我才煮出了软硬适宜的米饭,妈妈说我进步神速……”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日子里,她每天放学回家后都重复着这样一个流程:煮饭,写作业,炒菜,等母亲回家,收拾碗筷,帮母亲按摩,日复一日……
后来母亲找到了一份养鸡场的工作,包住不包吃,但每个月有一两千的工资,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养鸡场在县城附近的一个乡里,离她的小学有三十多公里,为此她开启了住校生活,每周末又坐车回养鸡场,帮着母亲捡鸡蛋、喂鸡、煮饭。那时候,鸡场里总能够看见一个女孩推着满满一车的鸡蛋或者饲料穿梭在一排排的鸡笼里,忙忙碌碌。“养鸡场的老板娘特别喜欢我,总说我捡鸡蛋和喂鸡比妈妈都快,其实我当时只是简单的想帮妈妈多做一点事,哪怕只是一点点!”说着这段生活,卢东琼觉得那个灰尘漫天的养鸡场,虽然让母亲、哥哥和她都落下了鼻炎的毛病,但那是他们一家三口每周团聚的小时光,短暂而又温馨!
小学毕业后,她以优异的成绩去到了米易县一中上初中,母亲辞去了养鸡场的工作,开始在县城里给工地里的师傅当小工,又辗转在县城里租了一间小房子,方便照顾她和哥哥。“妈妈当时用攒了好几个月的钱,买了一个二手的半自动洗衣机,我和哥哥都说何必花这个钱,但妈妈说你们学习任务重,每周回来手洗那么多衣服太辛苦了!”卢东琼满眼泪花地说,她和哥哥都希望妈妈能不那么辛苦,而妈妈也同样地希望他们不那么辛苦,因此那个下午,他们三人看着那台二手洗衣机,并没有太多的开心,更多的是各自默默地伤心。
在大家的爱里拔节成长
邱宏和项目组人员第一次入户看望卢东琼那年,她刚初中毕业,已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攀枝花市第七高级中学,那是攀枝花数一数二的名校,四川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大家都十分地为她高兴。但是在大家都纷纷祝贺她时,卢东琼却忧伤地说“妈妈供养我们读书太辛苦了,我觉得自己应该去读个技术职业学校,这样可以早些出来工作……”听到卢东琼这样懂事又让人心酸的话语,邱宏和项目组的同志们都纷纷泪目。
“孝亲好榜样,自强好少年!”是邱宏和项目组人员给予卢东琼的一致评价。为了让她放下心结、安心上学,项目组当即与她结为关爱对子,纳入关爱资助对象,并列为“最美孝亲少年”表扬人选。在其到七中开学报道时,项目组便第一时间将5000元助学金送到了卢东琼手中,让其顺利入学。市关工委还与市教育和体育局及时对接学校,接续减免了她在学校的相关费用,并申请了住校生活补助等等。
2020年底,卢东琼获评为第三届“孝感攀枝花 最美孝亲少年”,并以她为代表拍摄了孝感攀枝花宣传片,让她的孝亲故事和奋进事迹在攀枝花广大青少年中广泛宣传。卢东琼也带着这份荣誉,在七中加倍认真努力地学习奋斗着。
“刻苦勤奋是她的底色,节俭朴实是她的品格”谈到卢东琼,她的七中老师对她赞不绝口。教室里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身影里,肯定有她;休息日的她,几乎都在学校图书馆或自习室;练习册她多数是用铅笔,这样能反复做……她说“妈妈为了能挣更多的钱供我们读书,当时转到糖厂去上班,每天十二个小时,三点到三点制,半个月才倒一次班,很心疼妈妈!我现在帮不了她更多,能做的唯有好好读书!”
在党的关爱里孕穗开花
十年寒窗迎捷报,一生韶华皆可期。北京大学的这封录取通知书,承载着卢东琼十多年的辛苦奋斗及不懈努力,也寄托着母亲家人以及各级党政、社会各界对她的期许和祝福。
卢东琼说,妈妈和家给了她许多温暖,学校和老师给了她许多偏爱,党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给了她许多关怀。她记得当地政府在脱贫攻坚期间,为他们修缮了老家的土房;她记得从小学的班主任老师经常会给她一些本子、笔的奖励,但实际都是老师自己买给她的;她记得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学校给她减免了许多费用,关工委、教体局等很多单位给她发过各类助学金;她记得邱宏阿姨和项目组的同志们去家里那天,还给她带了她最想要的一套书;她记得那位给她拍摄“最美孝亲少年”宣传片的叔叔,笑着与她说“你一定会梦想成真”……
她说她有一个记事本,记着每一位帮助过她的人和事。拿到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她给每个单位和每位好心人打了电话,高兴地向他们报告:曾经帮过的女孩儿已经一步步长大,并将带着他们爱,跃步向前,走向未来,向阳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