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攀枝花市积极探索“五老+”劳动教育模式培育勤耕重读“小农人” | 参评项目 | 通讯 | |
作 者 (主创人员) | 李敏学 | 编 辑 | 文字系列(连续、组合)报道和广电作品不另报编辑 | |
刊播单位 | 关爱明天 | 首发日期 | 2023年12月 |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典型经验 | 作品字数(时长) | 1509 | |
作品 评介 (120字以上) | 作品反映了攀枝花市关工委在探索“五老+”劳动教育模式过程中,通过引领青少年走出课堂、回归劳动,感知劳动的艰苦与不易,让崇尚劳动的价值观入脑入心。同时,也探索出更多“五老+”教育模式。 | |||
采编 过程 | 作者记叙了青少年走进田间地头,当起“小农人”的过程,了解到青少年对劳动耕作的真实感受,采访了市级青少年科普社会实践教育体验点负责人,总结出攀枝花市在开探索“五老+”教育模式。 | |||
社会 效果 | 较好 | |||
领导签名: 王朝辉
(推荐单位盖章) 2024年6月27日 |
“孩子们,不用担心,我们鸡蛋上喷码用的墨水是食用级墨水!” 假日期间,攀枝花的一群群孩子们走进了市青少年农牧科普社会实践教育体验点——攀枝花行远牧业,当起了田间“小农人”,亲身感知“劳动美”、亲身践行“劳动美”。孩子们参观鸡蛋生产流水线,用手触碰下刚下出来的鸡蛋的温度,了解“鸡蛋如何而来”,再看看鸡蛋如何喷码,变成了市场上能买到的合格鸡蛋。
“大自然给了我们最好的礼物,给了孩子天然的学习成长环境,适时地回归大自然,带孩子们去听、去看、去感受、去触摸,探究大自然奥妙,同时感受到生命的希望、生活的美好!”谈到开放公司生产线并打造农耕体验、文旅研学项目的初心,攀枝花行远牧业负责人李卓妍如是说。而作为攀枝花市最早一批命名的市级青少年科普社会实践教育体验点,这里也已成为学校研学活动,以及孩子们假日里参加劳动实践体验和农牧科普活动的主要阵地。
“劳动教育既要通过书本教学、课堂教育, 让孩子们能够从伟大的劳动事迹、劳动成就中,去感受劳动的强大力量与振奋精神;也要通过社会实践、劳动活动, 让孩子在劳动的过程中去感受劳动的艰苦与不易, 让崇尚劳动的价值观能够入脑入心。对此,学校、社会和家庭都要积极创造条件,各级关工委及广大‘五老’更应主动发挥作用,让孩子们能够经常性参与劳动、强健体魄、塑造精神!”攀枝花市关工委办公室负责人就如何探索“五老+”劳动教育模式介绍到,近年来,攀枝花市关工委坚持党建引领、主动作为,联合市委老干部局、文明办、教体、团委等部门,积极协同配合,认真探索实践,将劳动教育与实践教育、技能教育、红色教育相结合,“五老+”教育模式,结合“五老”专业优势、工作经历,分别打造“五老+工作室”“五老+青少年教育实践体验点”等阵地,重点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劳动教育、普法教育等内容。立德树人、耕读修身,广大五老带领青少年走出学校课堂,走进实践基地,动耳、动眼、动手、动脑相结合,切实增强劳动教育活动的实践性、互动性、趣味性、多元性和实效性。
一、探索“劳动实践+农耕文化”,促进实践出真知。依托本土农旅文化资源,攀枝花市关工委联合县区关工委打造了攀枝花行远牧业农牧科普、仁和广天农耕研学、米易新山梯田文化等一批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体验点,四川省十佳五老李德带领孩子们插秧种豆、犁地耕田、摘菜做饭、亲子厨房等劳动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体验田园生活、体验劳作辛勤,亲身感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创造美好家园”孩子们高兴地叫他芒果爷爷。
二、探索“劳动实践+工匠精神”,促进技能育新人。充分发挥“世界技能冠军”摇篮——攀枝花技师学院的优势作用,联合学院打造了攀枝花市青少年“工匠精神”实践教育体验基地,让孩子们亲身走进世界技能大赛冠军曾正超、宁显海、赵脯菠身边,老师傅们手把手教孩子们做小坦克、小飞机,听工匠故事,学劳模精神,从小树立“大国工匠”的自豪感、使命感,积极培养培育高技能型人才,努力培养“攀登、创新、阳光、包容”的新时代攀枝花人。
三、探索“劳动实践+红色教育”,促进老少心向党。攀枝花市关工委坚持以三线精神、新时代攀枝花精神为红色教育内核,探索出具有攀枝花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在建设攀枝花城市原点、火红年华、初心园三线文化实景教育基地等一批青少年三线精神实践教育体验点的基础上,通过全国劳动模范、四川省十佳五老雷永等一大批攀枝花第一代创业者讲三线故事,带领孩子们参观历史展馆、重走矿山路、体验背水小道、动手做创业饭等实践化、教育化、生动化、感知化的形式,让广大青少年从攀枝花城市历史和城市建设发展史中,深刻感悟三线精神,积极培育塑造新时代攀枝花精神,推动老少传承红色基因、携手听党话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