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强国 有我逐梦未来 | 参评项目 | 通讯 | |
作 者 (主创人员) | 李雨奇 | 编 辑 | 文字系列(连续、组合)报道和广电作品不另报编辑 | |
刊播单位 | 省关工委官网 | 首发日期 | 2023年7月28日 |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省关工委官网 | 作品字数(时长) | 2100 | |
作品 评介 (120字以上) | 龙泉驿关工委历时9年持续开展红色夏令营活动,旨在让龙泉驿区优秀学子、留守儿童、困难家庭的青少年有机会再祖国的怀抱里学习、提高、感悟和振奋。犹如李函灏小朋友在2023 年龙泉驿区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研学夏令营参观完延安革命纪念馆当晚写到:“我希望我们能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争做下一代的阳光少年,创造祖国美好未来”。夏令营活动为青少年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学习历史、吸取 历史的平台,也帮助了青少年独立生活、面对困难独立思考和解决,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达到了学用合一的效果 | |||
采编 过程 | (必填) | |||
社会 效果 | (必填) | |||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4年 月 日 |
"我希望我们能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争做下 一 代的阳光少年,创造祖国美好未 来”。这是2023年龙泉驿区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研学夏令营团队 中, 一 位名叫李函灏的小朋友在参观完延安革命纪念馆当晚,写在研学日记中的 一 段话 。
时间回到7月3日早上7点,来自龙泉驿区各街镇推选的60名优秀中小学生在区青少
年活动中心整队集合,举行2023年龙泉驿区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研学夏令营开营仪式,他们即将踏上为期7天的红色研学之旅。本次夏令营活动由区委
宣传部、区关工委、区文明办、团区委、区教育局、区关心下一代基金会联合主办。开
营仪式上,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区关心下一代基金会理事长杨光晋爷爷郑重的将营旗
授予营员们,对孩子们来说,营旗代表着研学期望;对“五老”志愿者和安全监督员们
来说,营旗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世香奶奶,向孩子们提
出了三点要求:服从安排、善于团结、认真学习。区关工委执行主任何志涛爷爷用洪亮
的声音宣布:2023年龙泉驿区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研学夏令营正
式开营!伴随着清晨的阳光,对夏令营充满期待的营员们坐上了前往成都东站的大巴
车,研学活动正式启程!
下午14点,营员们到达西安后,第一站便来到明城墙。通过研学辅导员的讲解,
同学们了解了明城墙的故事,知道了古代城防体系及城墙的组成部分,知悉了城墙的构
造及特点。登上城墙,近距离解读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这座古老的城墙承载了太多的
历史。了解西安历史魅力,激发了同学们对中华古老文明的探寻兴趣。
7月4日,团队来到宝塔山。“只有登上了宝塔山,才算真正的到了延安”。巍然
屹立的宝塔山尽显宏伟壮观,营员们的好奇心被——勾起,解读每一个旧址的故事,还
原每一个历史的场景。孩子们的红色精神也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唱红歌、诵红诗,都表
达着营员们对革命烈士、对祖国母亲的崇敬与热爱。
在杨家岭,营员们透过厚重的黄土地和斑驳的革命印记,真切感受到革命旧址是最
鲜活的党史教材。营员谭筱蕊在研学日记中写到:“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就是要听党
话、跟党走,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奋进向上的力量。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 一个个遗迹、 一件件文物、 一张张照片,带领着营员们穿越
岁月长河,发掘蕴藏在其背后的鲜活故事,回顾老一辈共产党人们的苦难与辉煌。结束
参观之后,营员们纷纷表示,作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要学习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畏艰难,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不断磨练意志,提升能力,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努力奋斗!
在梁家河。进入梁家河,最先看到的是知青井,营员们在了解到知青井是因为习近
平总书记在见到饮水问题困扰群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所以在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不
久就马上组织基建队给村里打一口井,打井过程的艰辛被几句话展现的淋漓尽致。营员
们看到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先辈身上投身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全心全意地为老百姓
着想,为人民做实事建设者、奉献者精神。营员们无一不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先辈们
感到由衷的敬佩,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要成为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投身到社会
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
在南泥湾广场,看着连片的“陕北江南”,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杂草丛生、荒无人烟
呢?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老一辈革命家披荆斩棘、开荒种地、日夜劳作,用他们勤劳
的双手,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和汗水。南泥湾的历史给营员们上了一堂鲜活的革命史
课。营员李婧雯在研学日记中写到:“这种逆境求生的英雄精神、绝处逢生的开拓精神
和自力更生、永不放弃的奋斗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一生。”
在壶口瀑布。“万马奔腾任嘶吼,千里黄河一壶收”,奔流而下的黄河水,在壶口
激荡起层层水雾四处飞扬,营员们来到观景台,张开双臂,迎接母亲河的洗礼。黄河蕴
含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怕困苦、不畏艰难、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黄河是母亲河,
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营员朱文煊同学在研学日记中写到:“站在黄河边上,
不仅感受到母亲河的魅力,也让我感受到了妈妈的爱,就像黄河水雾一样点点滴滴笼罩
着我。"
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院。营员们穿梭在兵马俑幽长的巷道,用心灵的触角触摸历史
斑驳的皮肤,心中感到无限的震撼。 一个个兵马俑屹立在展厅中昂首,即使销蚀成了碎
片,手中的兵器已无踪影,而坚毅的面庞却能穿过历史的隧道震撼孩子们的心灵,让他
们感受到了中华大地历史的多元性。
在西安半坡博物馆。营员们听着导游的讲解,参观了出土文物和半坡遗址,被几干
年前半坡人的聪明才智所震撼。陶片上的刻画符号是文字吗?出土的大量骨针,针眼是
如何做出的?这些问题勾起了营员们的深深思考。营员们感叹道:“他们的知识不像我
们是从书本、老师那里得来的,他们的知识都是从日常的生产劳动、生活中积累总结出
来的。我们深深地体会:人类几千年的伟大文明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劳动是人类智
慧的源泉。“
在西安博物院。博物院陈列内容主要以唐朝为主,从各种各样的文物中可以感受到
唐朝的文化背景和繁荣景象,正是有了古人精巧细致的手法,营员们才能看到前人历史
上的陈列以及对美的欣赏。在科技加盟的“幻影成像”厅,营员们了解了小雁塔“三裂
三合”的神奇秘密,古人的思想结晶值得我们去深思和探讨学习。营员余宇慧在研学日
记中写到:“纵观史迹,都是中华人民努力探索过去,寻找正确道路和模式走向未来的
成果,作为当代青少年,更应该继承先人理想,结果发展重任,用自己的双手,绘就一
个更加富强美丽的中国。”
在大明宫。营员们参观了大明宫的沙盘和缩建模型,近距离观看了大明宫建筑的断
壁残垣。在大屏幕前,现代科技让营员们看见了复活的历史,数字三维镜头不仅展现了
大明宫昔日的巍峨宫阙,更让唐朝的繁华景象尽收眼底。营员胡宇轩在研学日记中写
到:“今天,我参观了如此辉煌灿烂的历史文明,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文化的自信。”
7天的红色旅程,行程紧凑、内容丰富,营员们走出课堂、走进课本,亲身体验、
学用结合,我们相信,这一趟红色之旅必将伴随营员们的一生,成为他们“传承红色基
因,争做时代新人”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