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郭务文:“关心下一代是最好的老有所为” | 推荐单位 | 德阳市关工委 | |
作 者 (主创人员) | 陈晓霞 | 编 辑 | 叶斌 |
刊播单位 | 学习强国、德阳日报 | 首发日期 | 2020.11.19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榜样 | 作品字数 (时长) | 2263 |
作品评介 (120字以上) | 22年来,郭务文全身心奉献关爱事业,把原来只有一间小办公室、一张桌子、一个兼职人员的德阳关工委带到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工作创新发展,形成全市一县一品牌、一镇一特色的关爱格局,各项工作优质推进。也正因此她被评为第八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在全市关心下一代教育事业中起到了榜样的力量。 | ||
采编过程 | 获知郭务文被评为第八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后,记者对这样一位榜样人物进行了采访,记录了她22年全身心奉献关爱事业的点点滴滴。
| ||
社会效果 | 为全省开展关心下一代教育事业中,起到了很好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
| ||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1年 月 日 | |||
超长作品特别推荐,总编辑签字: |
“不要因为自己的家庭环境而影响对梦想的追逐,每个人都有追求理想生活的权利。”前不久,德阳市关工委名誉主任郭务文来到旌阳区孝感街道办看望今年因中考失利的困境少年冯晓虹说道。
22年来,郭务文全身心奉献关爱事业,把原来只有一间小办公室、一张桌子、一个兼职人员的关工委带到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工作创新发展,形成全市一县一品牌、一镇一特色的关爱格局,各项工作优质推进。11月10日,她被评为第八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从她22年来关心下一代教育事迹中看到了榜样的力量。
牢记使命 退而不休
郭务文1998年退休后不久,便欣然接受市委邀请,担任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后又担任执行主任。2019年,因年事已高,卸任市关工委执行主任,担任名誉主任。
郭务文深谙“关心下一代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所以当市委通知她到关工委“发挥余热”时,她爽快地去了。从关工委的一间小屋,一张书桌和唯一一个兼职工作人员开始,她深入县、乡、村调查基层实际,一连3个月的调研,摸清了市关工委的“家底”,掌握了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现状,并组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决心要将市关工委的工作面貌全面改观。
2010年7月,在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会上,郭务文代表德阳市作交流发言,受到一致好评。但她冷静之下认识到,德阳还没有建立起稳固的长效机制,尤其县和乡镇,人、财、物没有保障,工作常常力不从心。那几天,她腰椎病复发,有时痛得直不起腰,但她强忍病痛,很快向市委提出了“创造条件,使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机构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条件办事,扎实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建议,得到肯定和支持。市委、市政府联合发文,要求各地切实改善关工委条件,增加工作经费,并将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热心“五老”的积极参与下,德阳市关工工作组织阵地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市现有各级关工委组织1825个,其中,镇(街道)关工委84个,村(社区)关工小组1188个,学校、机关和“两新组织”关工委508个,市级部门、市直属学校和市卫健委直属单位关工委55个。政法、教育、卫健、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社会团体等关工委组织继续拓展。“五老”志愿者达68000余人,形成了全覆盖服务网络,工作延伸到教育、法制、卫生、扶贫助残、培训就业、心理健康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014年9月,郭务文主导筹建的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到2019年基金会资金总额超过1500万元,开展的关爱项目直接惠及贫困、重病、困境等青少年4万余名。投入资金75万元,让中江县中南部片区155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吃上了热腾腾的营养午餐。针对中江农村学校缺水、水质差等问题,投入资金64万元,采取打井、修建蓄水池、安装净水器等方式,解决了7所学校3.2万余名学生安全饮水问题。投入资金18万元,新(改)建农村学校食堂9个,结束了2400多名学生在露天坝就餐的历史。
不忘初心 无私奉献
一次偶然,郭务文了解到旌阳区新中镇一名婴儿,出生时部分内脏就露在腹外,医院诊断为先天性脐膨出,如不及时手术,很容易感染导致生命危险。可是孩子家中贫困,亲人束手无策。郭务文立即对其施以援手,向红十字会、残联等5个公益性机构发出呼吁,并联合慈善总会等团体,在市区人流量最多的文庙广场组织了募捐活动,筹得善款59000多元送到婴儿家人手中。
两个多月后,婴儿的父母把一面“心系百姓,为民排忧“的锦旗送到市关工委,含着泪说:“现在孩子不知道那么多好人为他操心跑路,等他长大了,我们一定告诉他,要他记一辈子。”直到那时,他们都不知道,第一个推动这件事的是位76岁的老人。
在无数次的调查和走访中,郭务文最关注的是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失学儿童、失足青少年和“5·12”特大地震造成的伤残孤儿的心灵健康和人格健全。在她的努力下,一些常态性的工作通过有创意的形式被固定下来。什邡“青少年法制教育”,绵竹“数学爱心教育”、“板房警校共育”,广汉“法律夜市”、“心桥驿站”,旌阳“农民工子女关爱”、“三结合教育”,罗江“家长学校”、“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市司法局“青少年法律援助”等,以常态和专题相结合,传统方式和创新相结合,有声有色,成为了德阳关心下一代工作“品牌”
2017年,德阳市建立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基地”,以“阳光·快乐”为主题、覆盖全市的“阳光心灵”关怀行动在全市各县(市、区)开展,上千师生、家长参与讲座,培养青少年阳光向上的心灵,拥有健康快乐的心态。并建立了“农村青年致富成才教育基地”和“留守儿童及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基地”。
为了孩子,郭务文记不清她走过多少乡村,去过多少学校,只要谈到孩子,一向平静的她总会有些激动。“关心下一代是责任,是使命,是最好的老有所为。”这是郭务文时常说的话,也是她对自己的一贯要求。
关爱明天 余热生辉
2019年,已是85岁高龄的郭务文,从德阳市关工委执行主任转任为名誉主任,她22年如一日地为青少年健康成长默默地奉献着力量,她的事迹感染和激励着周围的人。
2010年,德阳市关工委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1年,郭务文荣获“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功勋奖”;2019年,郭务文获得“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担任名誉主任之后,郭务文虽然不再频繁出现在工作的第一线,可是她心却一刻也没“退休”,儿童节、金秋入学、春节甚至平时在生活中了解到有困难的少年儿童的时候,郭务文依然会以最温暖的方式,出现在孩子们的身边默默援助、无私奉献。这也许就是一个伴随新中国走过来的“老革命”的初心和使命,她以孩子们的快乐而快乐,默默陪伴着德阳市关爱少年儿童事业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