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晚霞余辉映初心 | 推荐单位 | 南充市关工委 |
作 者 (主创人员) | 王小东、黄宏、翟波、蒲杨、周媛、刘婧芝、吴浩 | 编 辑 | 文字系列(连续、组合)报道和广电作品不另报编辑 |
刊播单位 | 南充市广播电视台 | 首发日期 | 2021.6.26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关爱明天》栏目 | 作品字数 (时长) | 5分01秒 |
作品评介 (120字以上) | 杨友贵是南充七中的退休教师,她长期义务坚持为南充市福利院50多名儿童上课;长年义务监督社区网吧,劝导未成年人离开网吧返回校园;情系社区劳释人员,帮助他们改过自新;奉献爱心,不辞辛劳,帮助特殊青少年,为他们解决具体问题,让他们健康成长。作品重点讲述了杨老师20多年如一日,一直关爱先天残疾的国亮,把他从襁褓婴儿培养成一个大学生的故事。国亮大学毕业,他怀着感恩的心回到福利中心,成为一名特教老师,用杨奶奶传递给他的爱温暖更多的孤残儿童 | ||
采编过程 | 杨友贵是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敬老模范之星”“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四川省十佳五老”,为了宣传好她的先进模范事迹,作品在有限的时间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呈现,只是选取了她平常生活中一些片段,记者跟随杨老师一起走进福利院,走进社区,切身感受,近距离接触,用镜头记录杨老师的点点滴滴。通过三天的现场采访,面对面交流,拍摄到了许多感人和暖心的画面。 | ||
社会效果 | 本片选取的人物和事例很典型,内容生动,贴近生活,创意新颖,有较强的故事性、思想性和艺术性。节目播出后,反响很好,深受家长和社会的好评。节目除在南充电视台播出外,还通过腾讯视频、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等新媒体平台转发,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影响力更大。 | ||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2年 月 日 | |||
超长作品特别推荐,总编辑签字: |
在南充市顺庆区,常年可以看到一名老人,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奔走在社区乡村,以自己瘦弱的身体,支撑起困难儿童的梦想。
她,就是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全国道德模范、南充市优秀共产党员、顺庆区北城街道关工委执行主任杨友贵。
杨友贵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少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子……虽然命运坎坷,但她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燃烧自己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社区有贫困孩子,杨友贵主动上门帮扶;有问题青年,她及时纾解症结。她每天都要到福利中心和残疾儿童康复中心义务关爱孤残儿童,总结了一套适合特殊孩子的教学方式,用爱点亮孩子们的希望。
1995年,先天残疾的国亮还在襁褓中就被送入福利中心。杨友贵用母亲般的爱温暖了他的心灵,帮助他闯过一道道沟沟坎坎,将他培养成了福利中心第一位走进象牙塔的大学生。三年后,国亮大学毕业,他怀着感恩的心回到福利中心,成为一名特教老师,用杨奶奶传递给他的爱温暖更多的孤残儿童。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20年来,在杨友贵的监督下,关停了9家接受未成年人上网的经营性网吧,帮助80余名网瘾少年重返课堂,100余名失足青少年走向新生。她还省吃俭用从微薄退休金中拿出15万元并多方筹集爱心资金,帮助1000余名孤残儿童走向希望。孩子们一次次新生和一个个变化,映照着杨友贵坚定的初心。
同期声:虽然我的命运很坎坷,但是想到我们党我们的英雄,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历尽了艰险万苦,甚至于流血牺牲,付出了宝贵的生命,这种革命精神感染着我、激励着我践行入党誓言,我要克服所有的困难,尽我所能去关爱别人、服务人民。
大爱浇铸希望,真情滋养幼苗。2019年,近80高龄的杨友贵,在社区开设了公益学习班,让孩子们在弘扬传统文化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她还开设心理咨询室,帮助孩子们矫正心理行为,为孩子们搭建起遮蔽风雨的心灵港湾。
同期声:我快80岁了,帮助别人一点也觉得累的,停下来反而觉得很不舒服,,我将用一生,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直到我生命的终点。